葬礼“瓦罐坟”有多残忍?

  • 娱乐咨询天天看
  • 2021-05-20
  • 32
  • 共5人发表观点
网友「祝福29920228 」发表观点
2022-01-19

我们这地方,地处辽东南,上溯一千年,是高句丽人居住的地方,时至今日,在一些沟沟坎坎里,经常发现被雨水冲出的一些陶瓷瓦罐,每逢这时,老人们就会露出厌倦的神态,弃之野外,一打听,才知道这就是高句丽死后骨灰罐,也叫瓦罐,是用来盛骨灰。

原来,高句丽这个民族,是个游牧似民族,以打鱼伐木为生,居无定处,人死后马上焚烧,把骨灰装进瓦罐里,随处掩埋。这就是瓦罐坟。

但题主显然不是指这种瓦罐坟,这不仅想起另外一种残忍葬俗。

民国年间,军阀割剧,连年战争,惹动天怒,洪水,地震,瘟疫,十年九荒,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人吃人现象。

话说凤凰山地区,最近有不少幼儿失踪,几乎全是嗷嗷待哺的婴儿,有人怀疑是拍手党干的,用婴儿做药引,制造长生不老药。

此事震动朝野,曾派人专门侦查,却不了了之。

后来一猎户进山打猎,误入深山老林,在一所古庙里,发现几个和尚正在做伤天害理的勾当。

他们把千方百计拐骗来的婴儿装进瓦罐里,藏于洞穴中,任其生长,孩子本来就小,又缺少营养,百剩一二,活下来慢慢长大,脑袋和正常人一般无二,但脖子以下受瓦罐限制,无法发育,渐成畸形,十人活一人,就这样,五、六岁后开始训练,学算术,破机关,冬练三九,夏攻三伏,到江湖上耍手艺赚钱,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闷死在瓦罐里的婴儿,还有中途死亡的孩子,就装在瓦罐里,随随便便埋了,这就是瓦罐坟。

网友「似与烟炊 」发表观点
2022-10-07

古代“瓦罐坟”简直残忍至极,60岁就要住进去,一饭加一砖,逃跑的下场更惨!

记得在以前看过一部电视剧,村子里面有一位老妇人,已经达到60岁了,她非常的害怕,因为有一个奇葩的规定,老人只要超过了60岁,就要被请进青砖砌起来的瓦罐坟里,但是每个人都是害怕死亡的

所以她哭着向儿子求情,希望不要把她送进去,因为自己不想死,但儿子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一切都要按照规矩来,谁都不能破坏掉,否则自己也要受牵连,因为老人不愿意住进瓦罐坟,于是村长就带了很多人来,强制把她送进去了,任凭孙女怎么哭喊求饶,他们也无动于衷

而且做出了严厉的警告,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任何人都要遵守,在万般无奈之下,老人只好住进了瓦罐坟,儿子和孙女儿每天给她送吃的

而且每吃一餐,就要砌一块砖,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洞口就快要被封死了,老人也是恐惧到了极点,一直哭喊着

孙女见到奶奶遭遇到这样的对待,实在是于心不忍,于是就把墙扒了,赶紧带着奶奶出逃,谁知没有跑多远,就被村民们抓住了,孙女还遭到了惩罚,老人家又重新住进了瓦罐坟,而且洞口砌上的砖比原来还多,等到洞口被封死的时候,就会彻底的被闷死,实在是太可怕了

为何古代要有这种陋习?

其实古代是有很多陋习的,简直是对人的极大摧残,比如裹小脚和瓦罐坟,在蒙元时期,不管老人有没有死,一到了60岁,就要强制的送进瓦罐坟了

每天由他的家属给他送饭吃,每吃一顿饭就要砌上一块砖,老人看着墙越来越高,心里面也是越来越恐慌,因为他知道距离死期越来越近了

直到把最后一块砖给堵上了,老人就被彻底地封在里面了,哪怕还有呼吸的小孔,也会被活活的饿死,如果没有空气的话,就更残忍了,老人在里面直接被闷死掉,要知道一个人不能呼吸,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简直让人难受到了极点

为什么古人要这样做呢?

01、古人认为60岁后没有任何价值,反而拖累家人

因为古代的寿命比现在短,60岁已经岁是花甲老人了,不像如今60岁的老人还可以生龙活虎,所以古人认为过了60岁的人,已经完全没有什么价值了,留在世上简直是浪费大米,增加家庭的重担,所以要把他们请进瓦罐坟,遭遇死亡的对待,反正过了60岁的人,就像被判了死刑一样

60岁的老人,就像如今八九十岁一样,在古代已经算高寿的了,毕竟那个时候的平均寿命也只有40多岁,所以人一旦过了60,就会出现各种毛病,不但要用粮食供养,还有抓药看病都是很费钱的,而且他们不具备任何的生产能力

还有大部分的家庭都很贫穷,可能连饭都吃不饱,要是家里面还有一位老人的话,简直是雪上加霜,所以过了60岁的老人,就会被视作家庭的累赘,搞不好还会把一个稍微算富裕的家庭,彻底的拖垮,所以就有了这种风俗

02、古人相信老人活得久,是会让子孙折寿的

还有古代的人们特别的迷信,他们认为,要是家中的老人活得太久了,是会折了子孙后代的阳寿,这种说法,甚至在现代都还有人相信

人们又担心自己的寿命遭到折损,所以就会把家里过了60岁的老人送进瓦罐坟里

在老人接近60岁的时候,就要提前修建一个活死人墓,专门用来安置过了60岁的老人,因为它的外形非常的像瓦罐,所以民间也称之为“瓦罐坟”

坟墓的体积并不大,也只能容纳一个人,这样的方式无异于活埋,简直是罔顾人伦的,而且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在很多省份都发现了瓦罐坟的的遗迹

湖北武当山就有很多这样的窑洞,里面全是白骨,当年住在里面活活饿死的人,就是那些没有劳动力的老人

根据记载,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这种陋习了,说到这里,不禁有人要问,如此灭绝人性的做法,为什么老人要心甘情愿的住在里面呢?难道就不会逃跑吗?

想要逃跑下场很惨!

古代60岁的老人,相当于今天八九十岁的人了,已经完全丧失了劳动力,他们一身的疾病,腿脚也十分的不利索,又能跑到哪里去呢?就算是逃跑了,下场也是很凄惨的,比如会在路上活活的饿死,或者晚上的时候冻死,最糟糕的是,还可能被野兽吃掉

而且他们行动迟缓,一不小心就摔伤了,到时候也是九死一生,再说很容易被村子里面年轻力壮的人抓到,一旦被抓了,那么死期也到了,会把他再次的送入瓦罐坟,然后一次性堵死出口,接着就被活活闷死了

如果安安心心地在瓦罐坟里的话,还会每天有人给她送吃的,要是擅自出逃,还会有以上那些凄惨的遭遇,所以也就没有人敢逃跑了

写在最后

好在的这种封建陋习,后来被彻底的废除了,毕竟实在是太残忍了,这种制度是天怒人怨的,而且根据一些文献对日本也有这样的描述,日本人在古代的时候,也会觉得老人是一种负担,没有能力养他们,所以一些村落里面,只要老人过了60岁,就会把他背到荒郊野外遗弃,接着要么被活活的饿死,要么就是被野兽吃掉,这也是十分残忍的,这就是古代的弃老陋习

在一些印度佛经中,还有这样的记载:“有老人者,皆远驱离”

父母养育了我们,等到他们失去劳动力的时候,一定要好生对待!

网友「鹰派教父 」发表观点
2022-10-07

古代的“瓦罐坟”特别缺德,父母年满60岁,住进瓦罐洞,一碗饭加一块砖,直至洞口被等住,父母就只能被活活饿死在里面!

瓦罐坟,说到底就是古代抛弃活埋老人的习俗,又名“花甲葬”。

也就是说,在古人看来,如果父母活到60岁离开人世,那就万事大吉,可如果年满60岁还依然健在,那么子女就赐给父母“瓦罐坟”,就这样,60岁还没有死亡的老人,结局就是被“人为处理”掉!

一、“瓦罐坟”的历史缘由。

根据唐朝人的记载,这种名为“瓦罐坟”的陋习,在古代的云南地区十分流行,尤其是当时的一些偏远地区。

当然,“瓦罐坟”可能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当时没有形成完整而又文明的丧葬礼仪,就出现了这种形式的丧葬。

史料记载记载,“瓦罐坟”一直延续到宋代,到了宋仁宗继位,这种违背人伦的丧葬习俗才被废除。

相传当时宋朝半夜闹鬼,因此民间开始传说有妖怪害人,宋仁宗知道后,派包拯去解决。

而包拯在一个“瓦罐坟”中,找到了一个能识别到这个妖怪的老人,并在老人的帮助下降服了这个妖怪。

包拯将这事禀报给宋仁宗,随后,宋仁宗一纸令下,就废除了这个延续2000多年的丧葬陋习!

二、“瓦罐坟”的基本情况。

“瓦罐坟”从外形看,就是和当时人们使用的瓦罐形状差不多。

在一块墓地上,开挖出墓穴,便以青砖垫底砌成一个圆形的底座。顶部也用青砖搭建成一个穹顶,只在一侧留出一个可以让一个人进入的缺口。

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未封口的瓦罐,所以这种形式的墓穴被人们称为“瓦罐坟”。

留下的那个缺口,就是为了让年满60岁的老人进入,等老人住进去以后,就开始封住入口,一直给入口添砖,直至入口被彻底封死!

三、“瓦罐坟”的残忍程度。

父母年满60岁仍然健在,就会被子女背到附近的山上,送进这样的“瓦罐坟”。

如果是“孝顺”的子女,每天会给父母送一碗饭和一碗水,等父母吃完喝完,带走碗,然后给洞口加一块砖。

随着时间的推移,洞口的砖墙越来越高,直到洞口被彻底封死,子女就不会再看望父母了,父母在里面被活活饿死。

但是,遇上不“孝顺”的子女,将父母送进去,直接一次性将洞口封死,父母根本活不了几天。

而能将父母这样“活埋”的子女,简直没有人性,根本谈不上孝顺。

住进“瓦罐坟”,整个人的心态是崩溃的,吃不上饭,呼吸不上外面的空气,饥饿加上窒息还有那种绝望的感觉,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还有比这更绝望,比这更残忍的吗?

眼睁睁看着自己,本来能够好好活下去,却被活活埋了,倒计时着自己的死亡,却不能做出任何改变,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

四、为什么要“活埋”年满60岁的老人?

“瓦罐坟”里住的,都是年满60岁的老人!

这些子女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他们看来,60岁的老人已经失去了劳动能力,不能继续为家庭创造价值,而且还要吃饭,消耗家里的粮食。

因此,60岁的老人就成了子女的负担,需要这样“人为处理”掉。

当然也有老人无法忍受煎熬,想试图反抗并且逃脱,但是因为是地方习俗,所以还是被监管,根本无法逃出生天。

五、写在最后

“瓦罐坟”是当时人为了应对生产力,而采取的对策,这样的做法伤天害理,违背人伦,子女将父母这样“活埋”,没有孝心也没有人性。

因此,“瓦罐坟”是一种丑陋、无法忍受而又挑战人类底线的丧葬习俗,属于糟粕“文化”,很庆幸这一陋习在宋朝被废除!

尊老爱幼、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发扬光大,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待父母更应该孝顺,这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良知!

网友「风水秦川 」发表观点
2022-10-07

所谓的瓦罐坟,据说就是在古代家里人为了年满60岁的老人修建的活死人墓。据说只要老人到了60岁就被强制性的住进活死人墓。家里人每送一次饭就封一块砖。直到把墓封死完为止……

这种陋习古代应该是有的,只不过正史羞于记载而已。

当然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道德观和眼光去看待古人做的事情。因为生活水平低下,医学水平不发达的古代来讲。大多数人能够活个四五十岁已经很不错了。能够活到六十岁的人都很少,能够活到70岁的都算是古来稀了!那真是少之又少了!

为什么要弄这种活死人墓呢?因为古人相当的迷信,认为家中出现一个长寿之人,必定会让晚辈折寿。说是老人把后代的寿命都给活了。所以后背人就短寿!

所以在那种普遍平均只有四五十岁寿命的年代,缺医少药之下,基本上每一家都可能出现一两个夭折长不大的孩子!家中要是再出了一个六七十岁所谓的老人。古人就认为这是大大的不吉利。

再加上古代战乱频发,一家人在逃亡路上还要带着六十出头的老病残的话。可能一家人都跑不快,被抓住了根本活不了!

所以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的事情。再比如说古代讲究早婚早育多子多福。不管男孩儿女孩儿,八九岁就提亲,十一二岁就结婚。十三四岁生孩子的大有人在。更有甚者指腹为婚,七八岁就拜堂成亲了。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的话那就是残忍加不道德。但是在古人来讲,却是非常有道德的事情。

为什么呢?

大家不妨想一想。要是他们也学现代人一样晚婚晚育。一个个的都三十多岁才结婚,然后四十出头就死了。那人口岂不是要断代了吗?

如果人都没有了,那还谈什么道德文明与文化传承?

所以古代人在对于结婚生孩子来讲绝对就是大事情。不要相信那电视剧里面的情节,什么官府的可以去冲撞老百姓家结婚的。那种事虽然是有,但是可能少之又少!

因为从周朝开始就传下来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当官的在大路上遇到结婚抬花轿的。那就是文官必须下降,武官必须下马。规规矩矩的站在路边让路行拱手礼,并且口中还要说:恭喜恭喜!

网友「山人山话 」发表观点
2022-10-07

原则上通过科学研究现代人是可以永生的,但有人提出人的永生不利于社会发展,这与古代瓦罐坟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瓦罐坟是时代的产物,一个时代代表一个时代的文明,统治者引领文明发展,到最后自己也是牺牲品。阿拉伯为了宗教争斗不休,自由的西方依旧是神的奴隶,而宗教与神都是先人用于统治的机器,到最后统治者不在了,机器永生,这种机器就是新的瓦罐坟。瓦罐坟的残酷是因为你难以理解它的存在,无形的瓦罐坟更可怕,控制了人的灵魂更可怕。打破陋习才能破除你心中的"瓦罐坟"。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