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医而言,万病的根源是什么?治病的最高法则是什么?

欢迎各位参加讨论!医道越辩越明!
  • 用户3058902258710
  • 2019-03-29
  • 112
  • 共20人发表观点
网友「岐黄中医方大夫 」发表观点
2019-07-23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从中医角度看,万病的根源是人体的正气不足,即抵抗力差。

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讲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又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中医认为,人体生病的过程,实际上是正气和邪气相抗争的过程,正胜邪退,则不发病;邪盛正衰,则发病。正气即人体的抗病能力;邪气指各种致病因素。

既然万病的根源是正气不足,那么治疗原则就是扶助正气了,而扶助正气要以健脾养胃为主,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讲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健康四季不受邪”,《黄帝内经》也讲到:“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些论述都说明了养护脾胃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养护脾胃呢?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饮食要规律,同时还要做好忌口

过饥、过饱,不定时饮食,或食辛辣、生冷、油腻、及难消化食物都会损伤脾胃,进而影响其他脏腑。

2、勿过逸或过劳

过劳主要指脑力劳动,中医认为“过思伤脾”,即用脑过度也会伤及脾胃,进而影响他脏;同样,过度安逸,也会影响脾胃的运化。

3、要始终保持心情舒畅,戒躁戒怒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则会导致肝气犯胃、克脾,而表现为肝脾不调,肝胃不和等病证。

关注歧黄中医方大夫,请点击我头像右上角的“关注”,我会定期为你发送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和个人临床经验方,为你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大家如果有任何健康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给我留言或者给我发私信,我会抽空回复大家的。

网友「幕后老牛 」发表观点
2019-07-21

就中医而言,致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病理的终极伤害是致命的。因此,万病的根源就是阴阳失衡,协调失运,代谢失和所致。由此,治疗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恢复原有的生理生化功能,使之常态化,也就是稳态运行机制。

中医决定生命运作的基本方式就是处方,因此说,处方的成败是体现中医医术的最直观的证明了。可见,古人对于处方的看重,所以,有价值的处方是有生命力的,或者说,有生命力的处方是可以运动的,比如单方,验方,代表方等等,它能创造生的奇迹,因此,才会被人转载,转发与收藏了等等。

那么,好的处方是有经过理,法,方,药的程序而设置的,其中包含了君,臣,佐,使与七情和合等技术,所以说,中医的最高境界也含有德学与悟性,因为,好的处方里看不到钱的影子,只有针对性的药物组合,与客观的辩证法存在着,所以,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了奇迹。这样的人才能算是中医人。

网友「湖晓千 」发表观点
2020-11-13

一,中医认为:万病源于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

二,中医有万病之源源于血,百病之由由于气。气不足则血不畅,血不畅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气血不顺则生百病。

三,万病源于湿,湿入五脏,伤六腑。遇寒则生寒湿,遇热则生湿热,遇风则生风湿。故万病魁源在于湿。

四,黄帝内经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首,百病之根。故万病源于肾。

五,黄帝内经认为寒为万病之源,风为百病之长。故寒为万病之源,风为六淫之首。

从上述对病源的表述,彰显出中医诊病的辨证论治的对立和统一。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方法不同,目的相同。一人一方,同病异地不同方的博大精深的学识,对现代人来说学深学透很难。

网友「诚悟周易预测取名择日风水 」发表观点
2019-03-30

病来源于食物和气候变化,和父母的遗传。总结起来为六淫的侵袭:。治疗主要是预防防病。人是世界上动物中最高级动物,家禽和野兽是低级动物。我从小就见过一条蛇被打伤,几条蚂蛇口含青草给蛇治伤。我好奇的回家问父亲,他说蚂蛇是蛇的医生专给蛇治病的,它那小蛇那么大从不吃它。还有一件事,我小时给生产队放牛羊,还发现母牛下牛娃在吃牛奶过程中l母牛教牛娃吃草。什么草该吃什么草不该吃,母牛让牛娃用鼻子闻,闻后再吃。好象闻中有知毒草和无毒草。小羊也是同样有母羊教它先闻后吃。还知道天上起恶云,乌云滚滚牛羊都要往回跑等等。低级动物都知预防而人是高级动物应该明白自己怎么预防,如果不知预防的人就是低级动物了,就不算高动物的人了。

网友「柒道友 」发表观点
2019-07-22

我爱好国学,熟悉阴阳五行理论。虽非医家,以病人身份,略谈一孔之见,贻笑大家!????

就中医而言,万病的根源是交通堵塞,治病的最高法则是疏导交通。

无论病自先天还是后天,是外因还是内因,必定存在一种物资难以送达、垃圾难以运出的状态。人体是有自愈力的,只要给它提供足够的物资和运力,开通道路帮它输入物资、运走堆积的垃圾,它就会如同灾区政府一样,积极展开自救行动。

道路通畅,即如中国高铁之互联互通,虽有外邪,朝发夕至,虽有内忧,弹指一挥。邪气来犯,而正气不足,当以资源倾斜相助正气,立聚十万雄兵半渡而击之。

小结一下,我遇到的好中医生,大概说都是补泻结合,疏通淤堵,畅通经络,阴阳升降,增加运力,往往效果明显。遇到的无效治疗,或攻之过甚、消耗过大,或主旨不明、力量分散,常使人体质反而变弱。

只是不论中西医,好医生本来就稀缺!自己要有辨别能力!

网友「地道的两广人 」发表观点
2020-02-13

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良的心态情绪就是万病的根源!

网友「消逝在人海2 」发表观点
2020-11-07

中医认为万物的根源乃是阴阳失衡 而所谓的阴阳失衡是指内和外在内正气不足

在外邪气入侵这就是疾病的根源 因此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内部出现了问题造成的外部入侵

西医认为 疾病都是由外部引起的无论是细菌也好 病毒也好癌变也好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其他入侵造成的只要干掉了这些入侵的东西,也就是胜利了

这就是中西医在认知上的不同

而随着医学的发展,到了现代医学现代医学认为内外包括心理社会 自然 医学

等等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一个疾病是由这一些状况共同造成的 也就是中医认为的天人合一

不同的认识 造成了他们治疗疾病的优点和缺点西医对待疾病就是由外部引起的无论是癌症也好,细菌也好,病毒也好都是他们引起的疾病因此把它们灭掉就可以了我们可以看到西医的手段,通通都是如此有病毒杀病毒 有炎症杀炎症有癌症杀癌症 内分泌紊乱就给她拨正 总之一切都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医学模式 在这个模式里,他是最牛逼的 以病为本

而中医对于疾病的认知是天人合一 由内而向外 因此中医更注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达到根除疾病的目的 重内亦有外,内外兼修 因此中医更擅长调理人体 以人为本

因此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中西医对于疾病的认知

西医治的是人得的病 中医治的是得病的人

网友「天马行空241107608 」发表观点
2021-07-01

?气血?生化于五脏阴阳平衡,变化于五脏气血逆乱。物极必反,道法自然。中亦是不偏不倚,药亦是生克制约之道。中医药大道至简,理论于大自然结合,变通于阴阳五行之中。然沧桑几度,中医药历久弥新。[祈祷]

网友「鑨籠壟靇爖 」发表观点
2019-03-29

其实吧,命题讲的是中医,我看了些评论,讲的还都是中医对人体的理解,还算是切中了主旨。不过就现代医学来看,引起绝大多数疾病的根源是:细菌、病毒、寄生虫,癌症除外。正是因为现代医学要求我们尽量避开这些引起我们疾病的根源才使得中国人以及全世界的人的寿命得以显著提高,这才是“治未病”。如果你相信中医的说法,那你可以试试从现在开始喝生水,最好直接喝溪水、泉水、河水和江水,以及不打疫苗。回归当年中医原始的生活面貌。完全让中医的理念来保障你们的健康。我这还真不是抬杠,现代医学改正了我们以前很多错误的卫生观念,才使得我们的健康得到保障。如果你确实衷心的挺中医,那么就从现在开始,但凡现代医学不建议,甚至禁止,而中医没有要求的事放胆去做,从你自己开始,从现在开始。愿上帝保佑你们!

网友「男科医生陈国献 」发表观点
2021-01-24

外因风、寒、暑、湿、燥、火,内因七情失衡、五志过极,饮食失慎,损伤脏腑功能,气血运化失制,导致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平衡失调,是造成疾病的根本原因。

网友「走必循墙 」发表观点
2021-09-09

万病源于气血哀,

望闻问切把人脉

网友「七四二十八 」发表观点
2020-11-09

用大众易清晰、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话。

病为信号、警讯,本质上是在要求调整人体的不良状况,以利健康——

以可控小“伤害”昭示、显现现实严重“伤害”,力求避免未来更大的“伤害”。

地球的自然生存环境,非专为人类所设;

人类的身体,亦非完美结构组成;

人类与环境本为一体,又独立特行,牵流迁行潜成——互相生克、相辅相成,过犹不及、难以平衡又必须平衡方健康久生。

治病的最高法则为激活、唤醒、修复、加强、辅助、独立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

这是个简单、辩正、中庸、矛盾的动态目标,其实不在于西医或中医——

西医偏颇于侧重、割裂部分针对性,

中医大拿往往以整体为考量,千病千方、随时调整增减施行。

仁者若掌握之,非专业亦明。

毕竟所有个体独特,无人比自己更体察真情。

网友「中医朱苏妮 」发表观点
2020-07-21

中医而言

万病的根源:阴阳失衡 正气不足

最高法则:上工治未病

我们中医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邪相争,正气不足则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的病症。生病的时候就是阴阳失衡的状态。当我们人体抵抗力免疫力下降的时候低的时候人体就容易受到外邪的影响而生病。所以人体的正气很重要,预防永远大于治疗。

1:饮食上养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正常对人体的气血生成和抵抗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后天的气血营养都是靠脾胃对饮食物的转化。所以日常要规律三餐,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吃宵夜和吃一些伤害脾胃的食物。如:刺激性食物,油腻甜腻生冷的食物等

2:情绪上要平和

人体的治病因素还有七情内伤,人有不同的情绪状态,喜怒忧思悲恐惊,情绪的调和也是人体健康的关键。所以日常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

3:生活上要顺应自然规律

早睡早起要顺应四季的规律,一定不要经常熬夜晚睡,高质量规律的睡眠才是人体抵抗力的前提。睡前可以热水泡脚改善睡眠质量。

网友「4949147318802浮云 」发表观点
2020-02-13

中医说寒热,西医说炎染。

网友「鱼睇 」发表观点
2021-06-20

身命的疾患都缘于过用。

网友「天上地上weiwo 」发表观点
2019-05-03

就中医而言,万病的根源是真气不足。如《黄帝内经》说:精神内存,病安何来。治病的最高法则是:扶正袪邪。

网友「叶邦恩 」发表观点
2019-03-29

我不懂中医,也不懂西医,

就人生经验来说,疾病的原因是二个因素的组合。

1,人一出生,人体的强项与弱项就存在了。强项,比如这人特别聪明,

弱项,先天在某一脏器比较薄弱,

2,人有免疫力,当免疫力强健时,能淹盖薄弱脏器的不足,保持平衡,

当年龄到一定程度,弱的地方更弱,

而免疫系统胜不过了,失去了平衡,

这个程度会不断扩大,疾病就严重起来,所以任何疾病都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原因

网友「金玉良方2 」发表观点
2019-03-30

中医理论万病根源在于不足与不通,治病的最高境界是整体观。

不足则需要补益,不通则需要疏通。

人之生者,气与血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双修,气血双补。

气聚则生、气盛则康、气弱则衰、气散则亡。

人活着,就需吃得进、留得住、排得出。吃得进,我们的各项功才能正常,留得住,我们才能锁得住身体所需养份正常运行,排得出,我们废弃多余的体内垃圾才能不生疾病。

看病施药,应从整体观出发,整体包含局部,局部影响整体,局部脱离整体即行废止。

整体的不舒适是因为局部的问题所引发,病因的问题不解决,整体的问题难解决。中医谓之辨证施治。

人之普遍病症,皆因上实下虚所至,解决之道,多为引气下行……!

网友「风吹过9906 」发表观点
2021-09-04

感谢邀请!

劳逸眠餐适调度,

无序养生伤正元。

百病皆因生气造,

应时穿衣防湿邪。

知根才能治未病,

百乐声中走运红。

网友「春年一玄学心灵导师 」发表观点
2019-07-10

我是个中医爱好者,想起十年前第一次读到黄帝内经是非常震惊,用自己所理解的中医,谈谈阁下提出的万病的根源是什么?治病的最高法则是什么?

就用中医来解答。

就中医知识而言风为万病的根源,古人避风如避刀剑。

比如冬天伤了风春天容易咳嗽,而且风还有一定的潜伏期,潜伏的时间越久,对人的伤害越厉害。而且往往让医生不知道病因在哪。

所以说万病的根源在于风。

再谈中医治病的最高法则。

中医治病的最高法则是标本,一个厉害的中医师不单要知道病人的病体标本,还要知道哪些病是先治标,哪些病应先治本。

中医并不是世人眼里简单不实用的学科,而是即具灵活而要悟性。

一代名医王孟英就是自学者,希望国家对中医的重视是放开民间中医爱好者,没有悟性又不喜欢的就算有证,对中医的发扬没有意义。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