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个村天天吃土,传说竟是愚公后人,这是真的吗?

以土为食让人百思不解,依山而居竟然坐吃山空。 王屋山,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济源市。相传愚公移山里的主人公愚公,就住在王屋山下的愚公村。他要移的两座山就是王屋与太行。愚公移山是神话故事,可是千百年来愚公的子孙们竟然真的在这里挖山。
  • 看鉴地理
  • 2017-08-08
  • 155
  • 共7人发表观点
网友「优雅西柚C 」发表观点
2020-06-25

这是传说不要当真。有人说自然灾害年代里有人吃树皮这是千真万确的,有人吃了土,比如观音土等也有可能,那个年代人实在没法了,但说河南人某村的人天天吃土,只有一解释:过去有的农民在地拔的各种萝卜,没洗就吃了,回家来照样不洗直接吃萝卜这在八十年代前我回山东聊城探亲,姑表哥刚从地里带回些萝卜,他说:″来,传义吃萝卜″我愣了:怎么不洗洗就吃?他看出我的心思,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表哥五大三粗还是生产队长,可惜5O岁就故去了!

我想说河南人天天吃土也不过如此吧。

网友「旅游达人老岳 」发表观点
2021-11-07

是真的,不过这其中是有故事的。河南简称豫,是我国的一个人口和农业大省,总人口有9000多万,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虽然说也算是经济大省,但很多地方的经济却不怎么景气,相比一些地方落后一些。但是现在这个“国富民强”的年代再不济也不至于吃土啊?可在河南的济源王屋山这个地方、却依然在延续老传统,饮食里面却少不了要“吃土”。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济源王屋山,位于河南济源市西北方向,总面积256平方公里,有着天下第一神山的称谓。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区,当地的民风淳朴。而这个王屋山就是当年愚公移山的主角,传说愚公当年移山,一个是王屋山一个是太行山。

随着历史洪流的车轮,这里依然居住着一批以愚公后人自居的“土著”,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里的村民经常还会到王屋山挖山抬土回家。

但是村民们把土挖回家并不是用来做建筑或者盖房子,也不是用来做种植,而是拿来“炒”着吃,还是当地的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特色小吃,其欢迎程度就像我们吃饺子一样。

经过了解,这里的人把王屋山的土挖回来后,用石臼捣碎,倒进大地锅里炒干,然后用筛子过滤几遍,剩下的类似沙土一样细腻的土质。

然后方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生面团和进去进行炒制和烘焙,生面团一般是由鸡蛋和面粉,再加入芝麻和香油制成。放进土里,这样翻炒面和土就会粘连,形象点说就是吃土,做好的成品在当地被称为“土馍”。

“土馍”的历史谁也说不清,当地村民介绍说祖辈们就发明了这种吃法,据说当初发明土馍就是在那个缺吃断喝的年代为了生存而发明的。

“土馍”的口味,清香可口,非常适合长期存放。另外炒制和烘焙土馍的土是一种叫做“白面土”,这种土也只有王屋山特有,其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是一种高铁、高钙、高锌、高钾的传统食品。

因为当地人在长期食用这种“土制品”的时候,发现吃了后不但没有副作用,还能够精神百倍,身体更加健康。村民们就把这种上天的馈赠一直给继承了下来。据相关专家介绍,吃了当地产的土馍可以改善肠胃功能,改善人体机能。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白面土的出现或许是愚公对于当地村民的一种馈赠,对于后代人的一种爱怜吧。不过“吃土”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实属罕见,虽然不是单纯直接的进行食用土,依然让人感觉非常的稀奇!

网友「东方今报 」发表观点
2018-09-10

看到这个消息,我也是大吃一惊,怎么会有吃土的呢,对此小编也专门去查阅资料学习了一翻,现在给大家做个分享。

 

首先,这个事情是真是存在的,就发生在河南济源的王屋山地区。关于土馍,还有一些传说的,据说是愚公移山的时候,妻子怕他们饥饿,而且带的干粮不能长久保存,就用当地的土烙制了土馍,方便携带而且可以储存长久。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唐朝时期,有个财主很小气,经常不让自己家的长工吃饱,后来有个长工偷了一点面粉,到野外用白土泥吧面裹住,放在火中烧很是美味,最后流传了下来,经过改良成了现在的土馍。

 

那么现在的土馍是什么样的呢?

土馍就是把面粉发酵后,再加入鸡蛋、调料等,揉成面团,最后搓成手指头、大枣形状的面块,放入在国内的白面土中进行烘焙,成品是颜色微黄,外酥里软,食之充饥,药用消滞,据说当地人无外地,带些土馍,不仅可以解乡愁还可以治疗水土不服。

 

在去年9月9日,济源王屋山举行了首届吃“土”大会,制馍师傅现场筛土、和面制作土馍引众多群众围观,现场数千人吃掉约2吨重的土馍,可以看出这一民俗特产在当地老百姓心中的喜爱!

 

对于济源的土馍,您吃过吗?

网友「西南亨贞 」发表观点
2021-10-24

也没有历史记载愚公一家能吃土啊。是移,不是吃!

愚公啊,这本身就像是4月1日一样。开个玩笑当真了。

愚公移山,就是古代才子写的神话故事。

也和现代才子写玄幻、穿越一样。假如写的生动,就会有人相信。

不然为什么有些人跳河想穿越呢?

人的大脑就是很神奇的结构,他聪明的时候可以预知一万年。笨得时候就会相信愚公一家把山吃了,然后吃到现在,才有了路。

网友「山娃在农村 」发表观点
2019-04-13

看到这个问题瞬间让我很激动,因为我是河南济源王屋人,我对这个土馍比较了解。但看到标题写着河南有个村天天吃土,我觉得不如你直接说吃土馍。

土馍是王屋的一个特产,也是王屋人民千百年来所传承的或传统的一种美食,为什么叫它土馍呢,因为它是用土作为一种载体(传热用,就如有的地方炒花生时锅里放沙子,就是用来传热导热用的)或辅料。这种土不是一般的土,也不是随便找点土就可以用。这种土在我们这里俗称为白土,也许是受地理因素的原因,产出了这种土质,它富含有矿物质,用这种土做出的土馍含有钾 铁 锌 钙等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可以给人们调节人体机能。都叫它土馍,好多人以为是用土为原料做的,其实不是的,它是这样做的:

1、去土源处挖回土块,然后用工具把土块敲碎碾压成粉末状,再用筛面用的工具把土粉筛成白面状的细粉。

2、把提前起好的面加入食盐 葱花 芝麻,然后柔成团切小块备用。

3、烧火放上大铁锅,把细粉状的白土倒入锅中,大火烧起。

4、当火候到达一定程度时,锅里的白土因为受热就会像水一样翻滚起来,此时放入备好的面团,等面团在白土里面加热一会定型时,拿个木棒在锅里不停的搅拌,避免炒黑。

5、不断搅拌炒至焦黄时用笊篱捞出,颠簸几下除去土馍上多余的白土就可以食用了。

根据个人的口味,土馍可以制作成原味的 甜味的 咸味的等。根据时代的变迁现在农村里炒制土馍的也少了,现在好多被机器化所代替了,我感觉还是手工炒制的好吃,机器炒制的品相大小均匀好看,所以会更好卖些。这就是土馍,这就是王屋山的一个特产。

到此我也欢迎大家来河南省济源市王屋镇观光游玩,因为这里有闻名天下的天坛极顶王屋山,有天下第一洞天之称的王母洞,有富有神话色彩的愚公故里,有美丽的王屋山景区和极具道教文化的道教圣地,还有远近闻名的王屋山漂流和王屋山滑雪场等……

下图是用机器炒制的土馍

网友「吃喝玩乐in商丘 」发表观点
2018-09-29

在河南的济源真的有这样一个地方,当地的人都是喜欢吃土馍,说土馍的话其实也不是土馍,就是用活好的馒头和细土一块在地锅里翻炒,然后等到馍快熟的时候,上面的土也基本上就全都掉下来了,吃的话其实还是蛮好吃的,和我们小时候喜欢在地锅里烧的馍挺像的

不光是今天的河南济源地区,像今天的山西地区也有吃土馍的习惯。用最绵的土,就是细绵的土放大一个大铁锅里,用以前的燥炉子炒,炒的又干又脆又香,小时候就当零食吃,家里人也会做,长大后也有卖的,别看是用土炒,吃不出土味来。

再说土也有一定微量元素,就算有不好的东西,也被高温炒的没了,不过真吃不出土味来,更不会有石子隔着牙,我有个三门峡湖滨区的同学,在校时就常吃他从家里带过来的那种面豆,咸香酥脆,越嚼越香,土只是用来加热,不会吃的,就像糖炒栗子,里面用石子加热。

网友「王绍文21 」发表观点
2022-07-13

在老家时,七八十年代人们生活不好,大部分人都有胃病,山里缺医少药的,就从土崖上釆些红土来吃,吃一段后,胃病就好了。

后来才知道,他们吃的不是一般的土,而是红土中的僵瓣土。这种土呈瓣状,颜色褐色。有些人吃上了瘾,后来生活了,他们还照吃不误。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