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四回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5-11 18:23
阅读量:
1

《水浒传》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着无数读者。其中,第四回“赵员外重参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回主要讲述了鲁智深因救金翠莲父女而打死镇关西,被迫剃度为僧,来到五台山文殊院。他不守清规戒律,喝酒吃肉,大闹五台山,最终被智真长老打发到东京大相国寺。

鲁智深的形象在这一回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是一个勇猛无畏、嫉恶如仇的人。为了帮助金翠莲父女,他不惜与镇关西争斗,最终将其打死。这种侠义精神令人钦佩。他也是一个率性而为、不拘小节的人。来到五台山后,他无法忍受寺院的清规戒律,喝酒吃肉,大闹五台山,尽显他的豪放不羁。这种性格既让人觉得他可爱,又让人担忧他的未来。

智真长老对鲁智深的态度也值得深思。他看出鲁智深是一个有佛性的人,但又担心他无法遵守清规戒律,于是多次劝说他。最终,他还是决定将鲁智深打发到东京大相国寺,希望他能够在那里得到更好的修行。智真长老的这种做法既体现了他对鲁智深的关爱,又体现了他对寺院清规戒律的尊重。

这一回还让我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五台山是佛教圣地,文殊院是佛教寺院,鲁智深在这里的经历反映了佛教对于人性的考验。佛教强调慈悲为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鲁智深虽然犯了错,但他的侠义精神和正直品格也让人们看到了他的佛性。这种佛教文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鲁智深身上,也体现在整个《水浒传》的故事中。

第四回“赵员外重参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是《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篇章。通过这一回的阅读,我不仅对鲁智深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鲁智深的侠义精神和率性而为的性格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同时也让人们反思人性的弱点。佛教文化的影响则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慈悲为怀。这一回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水浒传》这部经典之作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