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药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5-05-18 13:11
阅读量:
0

《药》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与人们精神上的愚昧麻木。读完这篇小说,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思绪如潮涌般翻腾。

故事围绕着华老栓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展开。华老栓一家生活贫困,为了给儿子治病,不惜拿出辛苦积攒的钱去买那被视为“神药”的人血馒头。而这“药”的来源,竟是者夏瑜的鲜血。夏瑜为了推翻封建统治,为了广大的幸福而奋斗,却不被民众理解,他的牺牲换来的只是人们的冷漠与无知。

小说中,华老栓夫妇的愚昧令人痛心疾首。他们迷信人血馒头能治病,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荒谬与残忍。他们的眼中只有儿子的病,对于夏瑜的事业一无所知,更谈不上支持。这种愚昧不仅体现在他们对“药”的盲目相信上,还体现在他们对周围世界的麻木不仁。他们生活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被传统观念深深束缚,失去了思考和反抗的能力。

而看客们的表现更是让人感到悲哀。他们冷漠地围观者夏瑜被处决,甚至在夏瑜被打时,还拍手称快。他们把者的牺牲当作一场热闹,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不关心的命运,不关心民族的前途,只在乎眼前的苟且。这些看客代表了当时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精神状态,他们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也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

夏瑜这一形象则是鲁迅先生对者的赞美与惋惜。他有着坚定的信念,为了理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话语如“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充满了对封建统治的批判和对的觉醒的期望。他的却得不到民众的响应,最终只能孤独地走向死亡。

鲁迅先生通过《药》这篇小说,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社会的病态。封建统治的压迫、民众的愚昧麻木,使得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唤起民众的觉醒,让他们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勇敢地追求自由和真理。

《药》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治病的故事,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情批判和对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它如同一剂猛药,刺痛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反思历史,珍惜现在,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我们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不再让愚昧和麻木延续下去,以积极的态度去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