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到弹坑在战场上安不安全,就要涉及到几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是什么弹导致的弹坑,是大型的航空炸弹还是小型的航空炸弹导致的,是大口径火炮还是小口径火炮导致的弹坑。因为,这是不同的,有区别的。像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美军的大型航空炸弹可以导致十几米深的深弹坑,人要是在边上不注意,掉下去,十几米,就摔死了!现代,在伊拉克叙利亚等中东地区,美军的航空炸弹,也有导致十几米深的大的深弹坑的,这种弹坑,不注意,掉下去也会就摔死了!上几个图,大家看看。
上图是在伊拉克拍的弹坑之母的照片,图中文字说,这个坑有135 英尺宽,40英尺深,其中含有15英尺深的积水,(1英尺=0.3048米,算一下,就是直径41.148米,弹坑深12.192米,其中含有积水深4.572米),这是一个叫“RED HORSE”的26人小队,在这个大弹坑边上的合照,这种大弹坑,这么深,不注意,掉下去就肯定摔死了或淹死了。
还有一个,就是不同的炮弹导致的弹坑深浅也是不同的,炮弹口径不同,威力也不一样,还有就是土壤或岩石的软硬程度不一样,导致的弹坑深浅也会不一样,有一个粗略的简易示意图,大伙看看,实际的战场上,它的真实深度还要根据战场的当时地面情况再说(像花岗岩的岩石,那肯定是不管你是什么炮弹或航弹,一炸都是一个小白点!根本你就炸不动!实战中的例子,就是朝鲜战场上的上甘岭,整个山就是一个花岗岩的大石块,志愿军硬是用火烧法(岩石烧热后用冷水激,热胀冷缩把它给弄开)、雷管炸、钢钎凿,一点一点掏出来的坑道,当时这种花岗岩的山,美国的炮弹和航空炸弹炸就不开它!当时也有所谓的钻地炸弹,没用,花岗岩,你就钻不了,炸不开,否则,你以为志愿军的坑道能守得动!?)
像406口径的弹坑5米深,掉下去也不得了,305口径的也有3米半深,掉下去,往出爬也不容易,也会影响进攻和观察。第二个,就是,如果是一般的小炸弹或小炮弹导致的弹坑,大致1米或1.5米深~2米左右深的弹坑,那么,这就有个“弹坑理论”和“散兵坑”的概念了。
“弹坑理论”,认为,炮弹因为受到温度、风力、后坐力、弹药填装药包、火炮精度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概率上,基本上是同一个弹坑被击中的概率在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除非你的点太背了,太正了!
再一个,就是“散兵坑”的概念。“散兵坑”就是一种单兵掩体,士兵在里面可以观察、射击、掩蔽等工事,上面一般没有掩盖。一般对于敌人的轻重火力(手枪、步枪、轻重机枪等)、炮弹弹片、飞机的扫射、轰炸、坦克的碾压等,可以提供较佳的防护。(注:这需要根据当时的土壤岩石的软硬,以及你挖的散兵坑的深度等,它所能提供的防护力是不同的!再一个,就是有矛就有盾,这是一定的,像现在发明了一种空中爆炸的炮弹,离地面几米十几米的高度爆炸,这种散兵坑的防护就有限,还有就是像喀秋莎火箭炮的面杀伤,或云爆弹、燃烧弹等,把爆炸的地区氧气耗尽,温度提高的,防护力也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小弹坑其实就是和“散兵坑”是一个意思了,唯一不同的就是一个是炮弹或航空炸弹炸出来的坑,一个是人用铁锹或单兵挖坑炮弹炸出来的而已罢了!大家可以看看,无论是在抗美援朝战争还是美国的伊拉克中东地区的战争或苏联等,都有这种挖坑保护自己的,下面有图,大伙看看
这是我英勇的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的“散兵坑”这是苏联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的“散兵坑”(注:这个是电影潘菲若夫28勇士中的剧照,是个示例图)这个嘛,嗯,就是美国大兵也是一样要用的,可能因为敌军没有什么像样的大口径火炮或航弹,挖的散兵坑也是比较随意。
当然,他们挖的散兵坑,美国大兵还可以在里面睡觉、看书休息。
像这种,地面比较硬的散兵坑,相对来说,防护力就要强些。
当然了,还有像这种比较复杂一些的散兵坑。
总之,总体来说,像这种小炮弹、小航弹导致的1米~2米左右的小弹坑,其实就是类似于“散兵坑”,在里面,还是相对来说安全的,可以起到相当的防护的,实际上,在战争中,看很多老辈人的回忆录,都有利用弹坑进攻和防守的。
我们看影视剧和各种战史资料的时候,都知道在打仗的时候,往往新兵的伤亡率总要比老兵多,这是因为新兵战场经验不足,要适应战场环境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老兵们往往凭着一些老道的战场经验,能够迅速做出有效判断完成任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救自己一命。那么在战场上,什么地方最安全呢?有老兵就说了,在没有掩体的情况下,躲到弹坑里面就能保命,到底这种经验对不对呢?
有句话说的好,新兵怕炮,老兵怕枪。在老兵看来,战场上的炮弹基本上不可能同时落在一个弹坑中,因为这样的几率小的不能再小了,基于这样的认识,躲在弹坑中要比外面挨枪子要安全的多。而且弹坑本身是下凹的形状,而炮弹落地后爆炸产生的碎片基本都会向四周辐射,躲在弹坑中可有效减轻被弹片击中的概率。当然了,这要看什么炮发射的炮弹了,比如说榴弹炮和加农炮他们就会向同一个方向延伸射击。
不过这种保命手段仅仅适用于一战和二战这样的老战场了,放在如今现代化信息化的战场中,就完全是一种找死的行为了。毕竟现代的武器基本都是红外制导,雷达探路,精确射击,甚至有些高精度的火炮能够精确到每平方米发射两枚炮弹,在这种武器面前,什么老道的保命手段都派不算上用场,就算是一只苍蝇都有可能被发现而被击中的可能,更何况人这么大的目标物呢?(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各位军迷在评论区留言。)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一个老兵的经验告诉你,跳弹坑是在密集火炮覆盖下无工事活命的最有效方法,因为炮弹短时间内掉在同一个弹坑的几率是最小的,即便遇上了也是很光彩的事情。面对非近炸引信,弹坑也是躲避弹片的最好掩体。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是很珍贵的,祖父曾经拖着新兵跳弹坑,美国鬼子的火炮急袭后,新兵的裤裆全湿了,一条生命全靠老兵拖着活了下来。新兵的战斗技能和生存技能全靠老兵带,老兵也是部队战斗力的基础,老兵生存能力强,战斗技能过硬,能熟练操作多种武器,是赢得战争的重要资源。祖父曾在夜间连续射击重机枪,把枪管打得通红,用尿降温。祖父在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多次负伤,前几次都在康复后返回了战场,最后一次因为被重机枪飞弹射中腰部,炮弹近炸导致失聪,才被送回国。
那么,弹坑为什么是战场上最安全的地方呢?首先,弹坑是天然的堑壕,天然的掩体。大家都知道,自从进入热兵器时代,堑壕就是战场上必备的掩体,无论是最早的线列步兵时代,还是一战、二战时期,无论是现代的海湾战争,还是如今的俄乌之战,堑壕出现在各个战场,长盛不衰。因为,堑壕确实能保命。
图为战场上留下的大量弹坑,很少有两个弹坑互相重叠的。
对于战场上的士兵来说,躲避枪弹、弹片最好的办法,就是缩小受弹面积,也就是躲起来,就这么简单。只要能钻到堑壕、散兵坑里面,任他什么子弹,都打不到身上,甚至对方都看不见你,无法实施瞄准和射击。弹坑也是一样的道理,弹坑就像是用炮弹直接轰出来的堑壕,天然形成,不用费劲,躲进弹坑是进攻、冲锋中的士兵,最好的防御办法。
当然,弹坑也能防炮弹破片。除了温压弹、凝固汽油弹、白磷弹等特殊弹种,只要是依靠爆炸冲击波、高温、破片进行杀伤的炮弹,比如榴弹等,都可以通过躲进弹坑的方式来自我保护。因为爆炸产生的破片必然是往上飞或者平飞的,只要你躲在低于地面的地方,甚至就是匍匐在地面上,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躲避效果。至于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冲击波,躲在地下也能有效地防护。
类似于堑壕是弹坑安全的一个原因,可以说,即便是没有弹坑,很多士兵也都会自己挖一个堑壕出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下面这第二个原因,恐怕就需要大家发挥一下想象力了,那就是:战场上的弹坑,一般不会被第二枚炮弹击中。这也不知道哪里统计出来的结果,但是得到了各国士兵的认可,大家也在实战中发现,越是密集的炮火袭击,越是很少出现两枚炮弹命中1个弹坑的情况。
换言之,只要躲到弹坑里面,很少有炮弹能打到这个坑内。说起来道理也简单,因为在大规模炮火覆盖时,一般都采用地毯式覆盖,或者大范围的随机攻击,但是不论如何,发射炮弹的一方,都不会对准一个不知道有没有敌军的空地反复轰炸,这样效率就太低了。也就是说,敌人很少对已经炮击过的地方进行再次轰炸,只要你躲到弹坑里,你就是安全的。
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军经常遇到美军的炮火覆盖,其中经验之一就是躲到弹坑里面。当然,有一些炮火过于强大的战役除外,就像上甘岭战役那样,整个山头都被炮弹削低了几米,而且山上大量的岩石都被轰成了粉末状态,地面被炮弹反复耕犁,已经分不出来哪里有弹坑,哪有掩体了。此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躲进地道了。在俄乌之战中,乌军在马里乌波尔亚速斯塔尔钢铁厂的防御部队,就是在地道内躲避俄军炮击的。
最后要说的是,在现代战争的今天,战场上并没有什么地方是绝对安全的,弹坑这种处于交火前线的地方,甚至可能是最危险的地方,尤其是无人机、巡飞弹、狙击手、精确制导弹药广泛使用的战场,同一个弹坑、同一个点位被反复攻击也是常有的事情,像温压弹这种依靠高温、低氧杀伤的特殊弹药也会广泛使用,最安全的地方,恐怕就只有永备的地下工事了。
我是兵说,我来回答!
“老兵怕枪,新兵怕炮”,说的是对炮击的恐惧。老兵听得出炮弹的飞行轨迹、弹种,躲炮有自己的招。其中一点,就是懂得找弹抗、找掩体。如果在没有掩体的开阔地,弹坑就是最好的掩体,弹抗越深越好!
那么,作为被炮弹炸出来的弹坑,有没有可能再掉入一发炮弹?这需要区别情况来分析。
一、在单炮组织试射、直瞄射击、监视射击、威慑射击的情况的下,这门炮要加减表尺、方向,弹道会受到气温、气压、风速、风向等自然因素影响,射弹散布是射击规律,炮弹是绝对不会落在前一发炮弹的落点的,可以完全地判断,弹坑是最安全的地方。
二、敌人以营、群规模进行急促射击、覆盖射击时,弹坑并不是最安全的地方。道理很简单,敌人万炮齐发,单门炮的第二发、第三发炮弹固然不会落在前一发炮弹的落点,但其它炮的炮弹落点的分布,并不因弹坑的存在而有例外。
三、安装信息化火控系统的现代火炮特别是坦克炮,在距离不远的情况下,对目标完全可以做到“两弹穿心”。在我军重大典型贾元友的公开宣传中,就有“两弹穿一靶”的事迹。而且做到这一点,对坦克特级射手来说,并不是个例。你躲在弹坑里?被直瞄火炮锁定,第二发炮弹完全可以命中弹坑!
因此,在战场上遭到炮击时,实在找不到掩体才不得不躲进相对安全的弹坑里。只要有掩体,还是赶紧躲到工事里去才是正事!
在没有掩体的情况下弹坑确实是很好的选择,但也不是说跳进去就绝对安全,只能说比你傻傻的站在平地上等着挨打要强。而且弹坑只是个应急之策,如果有更好的掩体或者工事的话没人会选择跳进弹坑里。随着电子技术和火炮精度的提高,跳弹坑这种存活手段会越来越没有市场。
先说下弹坑相对安全的道理吧,先是一坑落两弹的概率问题。其实从理论上讲,各个炮弹的弹着点之间是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每发炮弹的弹着位置都是独立事件,前后互不影响,所以一个坑落2枚炮弹甚至更多枚炮弹是完全有可能的,从概率上讲并不能用弹坑来降低你被命中的概率。但是把这个问题放到实际当中就没有这么理想了,因为任何一个参数的变动都可能造成弹着点的偏差,比如火炮射击后坐力造成的火炮微小后移、短时间内多次射击导致炮管温度上升等等不可控因素,再加上风向风速的变化实际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弹着点的位置。所以,我们可以粗略的认为同一门炮前后出膛的炮弹很大概率不会落在同一个点上,就凭这个概率也能为自己的生存带来一丝希望。
不过,概率只是一个方面,关于弹坑为什么相对安全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下面这个图有很好的解释(图片来自知乎)。弹坑说白了就是个低于地面的凹坑,炮弹的伤害主要来自冲击波和弹片,而弹片和冲击波是向四周分散的,但是如果你跳进那个凹坑里面就比地面要低,那个坑刚好就帮你降低了被冲击波和弹片命中的概率,相当于提高了存活概率。这个时候就算你周围没有坑,只是卧倒在地都会大大提高的你的存活概率。
但是我也说了,跳到弹坑里只是相对安全而已,不可能保证你100%的存活,特别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火炮比二战时期的火炮在技术手段上更为先进,战场的气象、风速、温度、湿度等重要参数都会由计算机统一测算和评估然后得出射击参数,先进的还会加GPS、惯性导航等等,炮弹散布会做到非常小。如果上制导炮弹的话,那么这个射击精度会更惊人,美国的XM982“剑神”155毫米制导炮弹曾经有过10发弹误差不超过3米的记录,这个精度足够往一个弹坑内打了。
而且现代火炮炮弹的装药和引信也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有专门用于对付步兵的,比如下图为130毫米箭式榴霰弹,内部含有数千枚类似于钢箭的东西,这种弹不会在地面爆炸,而是在空中爆炸,爆炸后里面的钢箭会在空中向四周散射,这个时候即便躲在弹坑内也要完蛋。在1984年老山,中国曾经遭到过越南方面的空炸榴弹的攻击,炮弹直接在空中爆炸。
所以说炮弹坑这个东西只是比你直接暴露在外面相对安全一些,但是也没有那么绝对。如果有坚固的工事和坑道,那么赶紧转移进去,弹坑这东西只能用来应急而已。
相信很多看过军事类电影或者读过军事类期刊的朋友们,肯定知道“弹坑理论”,那就是一个炮弹落在同一个弹坑里的几率非常的小,所以很多军队在找掩体的时候,或者夜晚睡觉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会寻找弹坑,那么弹坑是不是战场上最安全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弹坑理论的大概意思是,炮弹会因为温度、风力、后坐力、火炮精度、时间等问题的影响,导致在同一个弹坑爆炸的概率仅为百万分之一。除此之外,弹坑也是天然的堑壕,作战期间可以作为掩体保护士兵,无论是二战还是现代战争,弹坑一直以来都是可以保命的。
很多人都以为炮弹落到地面之后,士兵跳进去就可以保命,其实在这一点是错误的,首先要看是什么炮弹,如果是火炮的常规炮弹,弹坑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是类似于美军的大型航空炸弹,那么你就不要往里跳了,因为这种航空炸弹的弹坑有十几米那么深,跳进去就出不来了,而且你的腿也会直接摔折。
炮弹的口径不同,那么弹坑的深浅也会有所不同,同时土壤的软硬也会影响弹坑的大小,所以弹坑是否是战场上最安全的地方,这主要还是要看敌军的炮弹口径。
除了炮弹坑以外,作战期间还会出现散兵坑,这种散兵坑是一种单兵作战时所使用的掩体,士兵可以站在里面侦察和射击,有一点类似于堡垒,只不过造型简陋了一些。
别看散兵坑简陋,但在作战期间可以抵御敌人的步枪和机枪,甚至炮弹的弹片、坦克的碾压以及火炮的轰炸都可以为战士提供较为全面的防护。虽然看起来散兵坑非常地强悍,但并不是无敌的,如果敌人发射可以在空中爆炸的炸弹,那么散兵坑就失去了作用,甚至敌军使用白磷弹的话,那么散兵坑里的士兵也没有办法躲避。
而常规的弹坑也是同一个道理,弹坑可以抵御炮弹弹片和子弹,但对于白磷弹、燃烧弹、温压弹、凝固汽油弹这些武器而言,根本就没有防御能力,所以弹坑理论也只不过是描述同一个炮弹落地的概率,而绝非是弹坑可以在任何场景之下保命。
其实很多人以为弹坑能够保命,主要还是因为影视剧中是这样描写的,虽然在实际的战场上,使用白磷弹或凝固汽油弹的场合并不多,但这也说明了战场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是用于解决目前的麻烦,如果敌军士兵大多数都躲在弹坑里的话,那么我军使用凝固汽油弹就顺理成章,所以没有弹坑是最安全的说法是不成立的,毕竟世界上就算有最坚硬的盾,那么也会有最尖锐的矛。
弹坑其实对于快速地面战的士兵来说,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但要是进行防御战的话,那么还是挖地道更加保险,例如这次俄乌战争,俄罗斯炮兵部队轰炸马里乌波尔亚苏斯塔尔钢铁厂时,乌克兰的防御部队都全部躲在地道里,几乎没有伤亡。但如果要是都躲在弹坑里的话,那么估计被炸死几个人都是很正常的。
对于现代战争而言,其实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绝对安全的,像弹坑这种在二战期间保护无数人生命的地方,在现代战争里,只要遭遇敌人的无人机,那么基本上就已经被宣判死刑了,而且精确制导导弹也可以对一个点进行反复攻击,甚至如果躲在弹坑的是高价值目标,敌军还会使用低氧杀伤的特殊弹药对其进行击杀,所以想要躲避炮弹的最好办法,就是躲在地下。而且目前的军事手册里也明确写着,只有在找不到掩体的情况下才会躲进弹坑里,这也说明了弹坑的安全性对于现代战争而言并不高,所以防御工事>掩体>弹坑,这次是目前最安全的躲避方式。
战场上弹雨纷飞,炮声隆隆,战场上没有安全的地方,唯有勇敢才能生存下来,至于躲在弹坑中是否安全也是相对的,只能说运气好生存的机会就大,现代战争武器威力巨大,一门155mm口径的榴弹炮弹炸开一个蓝球场大小的坑,你说你躲在弹坑里安全不?能活下来不,就是不直接命中你躲的弹坑,估计在五十米左右爆炸,气浪也会把人的心脏震碎,一命呜呼。更何况现在一枚五百磅的航空炸弹或者是凝固汽油弹,钻地炸弹的爆炸,你躲在坚固的地下工事都不会幸免,更何况是躲在弹坑里,伊拉克战争期间,一枚钻地导弹直接命中伊军一处地下防空室,钻透三十米深的钢筋混凝土顶在洞中爆炸,伊军和平民损失惨重。现代战争是残酷的,希望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1.弹坑的安全只是相对的,比如在没有防护物的场地上,炮火袭击过来了,你说你往哪儿躲,有个坑相对而言就会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是如果说最安全,那还谈不上,因为战场上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安全之处。
2.弹坑安全其实还有一层理论,就是说两枚炮弹很难落到一个坑去,这个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不排除例外,子弹还有串糖葫芦的,炮弹也能呀。
3.如果说最安全的地方,肯定是离敌人越远的地方越安全,比如前沿的己方阵地,有坑道、有猫耳洞、有防护工程这样的,相对就比较安全。再往后,那就是预备队所在地会更安全一些;再往后,就是后方指挥所之类及附近的单位更安全。
4.但是现在是全域作战、纵深作战,你搁哪儿都不是太安全,美国打伊拉克的时候有个战例,伊拉克的军人躲在一个桥洞下面来躲避美军的打击,被特种兵侦察发现后,直接呼唤空中火力,发射精确制导导弹,穿过桥洞然后在桥下爆炸,你说你躲,往哪儿躲去呢?
5.如果拓展点思维的话,什么最安全,有强大的国防,却敌于国门之外,这才是最大的安全!
说弹坑安全只是相对而言。理由是多发炮弹都落在一个点上机率非常少。战场上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
弹坑是不是战场上最安全的地方?如果放在过去的战争中,有弹坑能迅速的滚进去比没有要好一些,当然这也要看什么口径的炮弹,相对来说面对小口径的炮弹躲进弹坑要安全一些,如果是155㎜米口径的炮弹,即便是躲进弹坑也没有什么作用,如果在战场上能在弹坑里躲过第一轮炮击,那么就要迅速的跃出第一个弹坑,然后快速的翻滚进第二个弹坑,因为对方第二轮炮击又要开始了。总之来说,现代战争炮弹的威力和精准度都很高,而且还有空爆弹,一般存活率相当低,非死即伤。
说弹坑是战场上最安全的地方,那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一种茫目自信的说法,有的个别人,说那弹坑是最安全的,就是迷信的认为,被炸出来弹坑的地方,不会在挨到炮弹的轰炸,所以才认为弹坑是最安全的,因为已经轰炸过一次了,就不会进行第二次轰炸了,其实这观点是错误的。
这有巨大打击价值的地方,如果是第一次被轰炸出弹坑了,没有造成巨大的损失,千万不要以为这弹坑里就是安全的,因为那只是对手轰炸过来的炮弹,有了偏差,这落地之后的弹坑,正好起到了坐标的作用,马上大批炸弹,就会狂风暴雨般的砸了过来。
在战场上最怕的就是死守在一个位置,因为位置一旦暴露了,马上会遭到火力重击,在战场要守住防线,那是需要火力点的随时移动才可以的,不是趴在战壕里,一动不动,在遭受炮击的时候,可以躲在战壕里,在炮击停了,那就得赶紧动起来,最好是找到炮击的死角,而不是躲避在弹坑里。
才可以避免更大的伤害,要是迷信的认为,躲避在弹坑里,就是最安全的话,那就跟等死没有区别,会有大批的轰炸接踵而来,因为这弹坑的位置,足以暴露出对手要打击的目标区域。
根据老兵的经验来说,是!但弹坑是不是最安全且让你不会受到任何伤害的掩体呢?答案也不是!
只能说弹坑是相对安全的地方!
为什么参加过实战的老兵认为躲到弹坑里是相对安全的?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在大部分情况下,两枚炮弹先后命中同一个精确地点,尤其是第二枚炮弹恰好落到第一枚炮弹所形成的弹坑中,这样的巧合概率其实并不大!
因为甭管是小口径炮弹还是大口径炮弹,炮弹想要发射出去,就自然需要发射药,而小口径炮弹也有几公斤之重,大口径炮弹甚至有几十公斤上百公斤之重。想把这些重物发射出去,发射药的重量自然也是相当惊人。
尽管工业革命之后,炮弹的发射药早已经进入标准化生产的状态,但这些发射药通常也在几公斤到几十公斤的重量状态下。即便是同一型号的发射药,它们也只能做到重量大致相等,而不能完全精确到克数一点不差。同样的道理,也可以放到同一型号的炮弹中。
而这也就意味着,当同一门大炮发射两枚同一型号的炮弹时,由于炮弹的重量有细微的差别,发射药同样有细微的差别,那两枚炮弹先后打出去,即便在装定同一坐标诸元的情况下,两枚炮弹也很难落到同一个位置。这还没算大炮发射时,强大的后坐力也会让固定好的大炮出现位置偏差,炮弹命中到一起的概率就更低了。
所以在战场上,当对手向自己进行炮击时,倘若来不及修筑躲避炮火的工事阵地,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躲到早就形成好的弹坑当中。因为下一枚炮弹落到这个坑里的概率,基本等同于你买彩票中了头等奖。
但要注意的是,以上仅限于对方火力打击有限的情况下,倘若对方的火力空前强大,甚至可以实现对你的阵地进行全方位的火力覆盖时,这个方法可就不管用了。因为这种雨点般的炮弹攻击,你躲避的弹坑不是能不能被第二枚炮弹命中的问题,而是会有第三枚第四枚炮弹接二连三的落到你躲避的坑里。
例如,辽沈战役期间的黑山阻击战,你躲到弹坑里是没有用的,因为在争夺最激烈的101高地上,在双方全方位的火力覆盖和封锁之下,这个海拔101米的高点,在四天的时间里被活生生的炸成了99高地,整个山头被削掉了两米。以至于某一方向101高地发起炮击时,另一方只能撤下高地或躲入反斜面半山坡中,因为滞留在高地上,留下的人100%会团灭。整个山头都能被炸掉两米,你躲到坑里有用吗?
多年后的上甘岭战役则比这还要惨烈,3.7平方公里的战场竟然落下了250多万发炮弹,平均不到1.5平方米就会落下一发炮弹,每一个弹坑都会遭到炮弹的反复洗地。以至于坚守上甘岭的志愿军最后时刻只能全部撤入坑道,如果停留在表面阵地,那结局只能是全军覆没!
所以躲到弹坑里,只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战术!
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有一句话,虞啸卿问龙文章这个洞是不是被榴弹炮砸的,龙文章回答说是的,日军现在越来越贫穷,没办法把一个炮弹打到一个洞里面。这句话从侧面反应了一个问题,炮弹打出去的是一个抛物线,只要偏一点的角度,就无法达到原来的位置上。
从目前的战争来看,战场上没有安全的地方。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冲突中,就可以发现原来安全的地方,现在都不安全了,无人机的精确打击,让敌人无处藏身,坐在战壕里,都被无人机精确爆头,真是无处藏身了。
那为什么很多人还在说,弹坑是战场上最安全的地方了,这是对以前的传统战争而言的。以前传统战争中,敌我双方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武器,火炮的射击精度不高,射击出去的炮弹落点不同,因此,坐在弹坑里最安全,因为很少有2发炮弹能落在同一个弹坑里。
所以,躲在弹坑里比较安全,但那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如果用火箭炮齐射,那几乎没有活的可能了。或者无人机从空中进行精确打击,没有几个能活下来的,而且无人机可以追着人打。
所以,弹坑是否安全,是要看在什么样的战争中了。
战场是上躲的是弹片和冲击波不是炮弹砸脑袋
不完全是,只是相对的。但在过去一般炮弹一般不会落在同一个位置,如果炮击密集了也说不清楚了!
在战场上根本就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相对来讲,炮弹坑里比其他地方安全系数高出不少而已,炮弹是靠弹片来杀伤人员的弹坑里能够有效的防御弹片杀伤。当然了,这是距离炸点相对远点的地方。近距离的炸点爆炸的冲击波就足以制人死命。所以在战场上根本就没有绝对安全的地方。一发炮弹打到同一个弹坑里的几率太小了,比中六合彩还低,所以说弹坑里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方。
也不一定!没有哪儿门技术或科学论证弹坑比较安全!
鄂公网安备 42068302000331号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联系邮箱:yangtata@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