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AI浪潮,让新技术与产业共舞

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从两会到企业实践

两会聚焦“人工智能+”行动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强调,深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旨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春节期间,DeepSeek的问世和宇树科技机器人在央视春晚上的精彩亮相,进一步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的广泛关注。无论是赴京参会的路上,还是在会场内外,“人工智能+”都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尤其是AI如何更好地赋能产业发展,成为讨论的焦点。

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传统制造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全国人大代表、徐工机械总工程师单增海指出,传统制造业的全价值链,包括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和融资等环节,不能再依赖传统模式。当前,企业需要重点探索如何将“智改数转网联”与自身业务更好地融合。为此,单增海多次带领团队前往科技型企业学习,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模型的最新应用场景,并联合上下游供应链召开了十余次研发专项调度会。目前,徐工已制定了百余项“人工智能+”计划,通过构建数字孪生工地,为设备提供百万级虚拟训练场景。不久前,徐工与网易正式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个“黑灯工地”无人装载机及露天矿山“牧羊人”一人多机操控模式,标志着徐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

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

近期,“AI能替代医生吗?”“赛博医生上岗”等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表示,尽管AI在疾病诊断和风险预防方面表现出色,但不会取代医生。相反,AI将通过处理重复性任务,辅助医生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吴德沘认为,AI的应用将使医疗资源更加高效地分配,特别是在基层医疗机构中,AI可以弥补专业医生的不足,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然而,AI无法完全替代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判断力,未来两者将形成互补关系,共同推动医疗行业的进步。

通过两会的政策导向和企业的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正在逐步渗透到各个行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