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很钦佩《我不是药神》的编剧,他在不动声色间说明了一个道理。
编剧是个刚刚投入电影界的女硕士,还不知道太多的避讳,所以写的深刻有精彩。
就像电影《活着》里面,大家似乎没有看到谁做错了。
《活着》中,皮影班主牛二故意同葛优饰演的福贵赌博,赢了他家的豪宅。
但这也不能说牛二在坑福贵,因为福贵本来就是烂赌鬼,房子不输给他,也会输给别人。而且牛二也是正经赌博,自己也是有风险的,并没有出老千。
虽然赢了福贵家的豪宅,但牛二也不赶尽杀绝,主动将珍藏的皮影送给福贵,指点他以此赚钱,给了福贵一条活路。
而赌场老板也是合法做生意,提供一个场所给赌徒们赌博而已。老板不提供场所,赌徒们也会在别的地方赌博。这不是老板同牛二联手要坑福贵。
再说福贵唱戏期间,被抓走做了壮丁。这不能责怪抓他们的国军士兵,他们只是小兵,奉命行事。
似乎也不能责怪国军军官,他们为了几十万部下能够快速逃亡,只能四面抓民夫来搬运辎重。这当然也不能怪解放军,他们是消灭反对派。
实际上国军老兵老全,对他们还是很照顾的。解放军抓住他们,也是给路费让回家,还给了立功证明。
再说在“大跃进”中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是不能原谅春生(郭涛饰)。
这似乎不能怪春生,因为他是区长,在当时革命运动高涨时期被迫四面参加活动,已经几天没有正经睡觉。就是因为疲劳过度,他倒车时候才会走神,无意中导致有庆死亡。他不能预测到,墙壁后面居然有人。
这也不能怪福贵,他让儿子不分昼夜参加大炼钢铁,才会导致儿子累的睡倒在围墙后,被围墙压死。但福贵也是为了儿子和全家好,毕竟这种运动不积极参加可能就会倒霉。
这当然不能怪不分昼夜炼铁的镇长和老师们,他们也是执行命令。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活着》的一幕幕悲剧,这就是电影被禁播的原因。
再说《我不是药神》。
医药公司代表没有错,他是执行公司的命令。医药公司花费巨额投入研发出救命的药物,买贵一些也是无可厚非,他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药物降到每个人都吃得起的地步。出现冲击他们市场的假药后,在商言商,代表要求政府和警方出面制止,也是他的工作。
警方也没有错,当时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这些走私药物就是假药,贩卖假药就是犯罪。警方必须按照法律执行,打击这些“救命药”,这是他们的工作。
病人也没有错,他们为了最基本的生存权又没有杀人放火,只是千方百计搞到“救命药”而已,谁都可以理解。
程勇犯了法但不能说他做错了。他最初确实只是为了赚钱,但后来基本是搞公益了,还是违法贴钱搞公益。用张院士的话来说:我救得白血病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我也算是积德行善了。
印度药厂也没错,印度如此贫穷,他们的老百姓不可能吃得起天价药。无论什么原因让印度药厂仿造药物,客观上都是在救印度人。
那么,说来说去谁错了?
很简单,为什么这种救命药没有进入医保?仍然是天价?这就是根本性的问题。
生命权是人类最高的权力,超过其他任何权力。
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存在最先觉的条件,就是首先要保住自己人民的生命权。
没有人错。
病人想活下去,没错。
药厂要生存,要发展,要给员工发工资,要研发新药,也没错。
医院,警察,为了长远的发展,也要维护正常的秩序,也没错。
真要找一个有错的,是死神,是病魔。
但是,生老病死,天理循环,如此而已。
人要是不得病,不死,得消耗多少资源,被人吃掉的动植物,他们有什么错?
谁都没错,谁又都有错,病人的健康,他自己不需要负责吗?饮食,睡眠,运动,健康,病人就没有一点错?
森林退化,草原沙化,空气污染,水源污染,人类就没一点错?
胎里带来的病,基因里带来的病,怪父母?怪祖先?
所以,不要追究谁的错,没病的多运动,保持健康,有病的保持好心情。大家都好好活下去。
没有谁对谁错,只是一种无奈
1.WTO制度下,仿制药中国不允许,所以必须按制度来,这是国际局势
2.国内药企需要天量资金研发去避开专利,还不一定能成功,这是现实
3.民众需要药救命,这是无奈
所以,这就是一种无奈,国家无奈,民众无奈,国内药企也无奈。所以,犯了法要按规矩来,药企要按周期按资金研发,民众也要忍受。这就是现状,需要时间,要怪只能怪国外药企太狠,定价太高
这个博主的回答,使我同样一直想不明白的这个问题终于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有逻辑有内容,直击本质,一遍惊,二遍叹,三遍泣!真的是高屋建瓴!
在观影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虽觉得电影将责任推给药厂的方法不妥,但对于生命无价也无反驳之力。现在看来,的确所谓的生命无价确确实实是从自身角度,自身利害出发的。从一个观影者来讲,之所以会对电影生发感触,也是因为将自我代入,想象自己如果身处那样困境又会如何。但毕竟无论将价钱定的多低,仍有人付不起价格,更低的价格又会导致药厂研发积极性不够。着实是一个恶性循环。只得承认生命权有价,希望在保护自己利益范围内,帮助更多的人,而不是悲悯天下。
在这个悖论之下,作为药企我研制了治疗某一种疾病的药物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所以我不得不以高价出售否则无法回本,如果不能回本甚至盈利那就没法研制其他药物,除非有人投资。没有资本连药都没有研发出来不是,没钱赚谁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
所以,药企做错了什么?一种不治之症,冒着九成以上失败的风险,投入巨额的资金,由最顶级的一群科学家研发的药品,还只有二十年的专利保护期,应该卖多少钱?要知道,只有巨额的利润才能推动医学的发展,攻克一个又一个原来的不治之症。论功德,救人无数功德无量。
所以说涉世越深,就越能发觉一个国家从成型到发展再到壮大。真的是一个超级复杂的问题。甚至还有很多问题等着年轻人将来去解决,去平衡。所以多学点东西吧,少年强则国强。
就是希望这样有逻辑,有内容,有深度的探讨多一点,私以为发展经济是根本之策,迪拜应该不愁医疗,很少有富人也承担不起的药……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说一下我个人感受,作为药企他没有错,研发一个药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要收回成本的,如果大家都用仿制药,怎么会进步?
从病人的角度来说,疾病的痛苦就够折磨了,房子吃没了,有的时候就是个念想,精神支柱,因为她想活着,这个时候说有便宜的药效果一样,她肯定去买的,不管是不是骗子。她有什么错,她只是想活着,谁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
这一系列的事情让我们看到主人公程勇的成长,从唯利是图的商人进行了蜕变,虽说与原型不符合,电影就是要塑造矛盾冲突的,看到了一个人的担当。确实触犯法律了,道德上谁也没有错,唯一错的就是
愿我们此生,只生欢喜不生愁,愿世间所有美好,都能如期而至。
《我不是药神》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是值得称道的良心作品!很多人不了解药企,把所有的责难都抛向药企,这明显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行为!
最近看到的电影《误杀2》,同样揭露了一个赤裸裸的现实,那就是在权贵面前一切都很渺小很无奈,有些孩子是孩子,有些孩子是普通孩子!这句台词令人无言以对!
谁错了呢?谁都明白,可是,谁也无法诉说!
这就是《我不是药神》中最大的无奈,也是无解的。谁都没有错,但是依然有矛盾冲突。依然没有一种方式能够让所有人满意。
如果真的说有人错了,那就是“穷”。借用片中张长林的一句话:我卖药这么多年发现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这病没法治。
从药企的角度看:
药企作为研发方,他的定价是自己的权利,并且价格也是得到了授权。因为他们也有巨大的研发成本。如果直接以一个成本价出售,他们很难收回自己的研发成本。
所以作为专利拥有方,发现自己的专利被侵权甚至直接影响到自己公司的销量,他寻求法律保护,合理也合法,所以他没有错。
很多小伙伴会问为什么正版药为什么不能便宜一点。印度仿制药之所以便宜,因为他们只是仿制。他们没有研发成本,没有公司需要运营。而正版药的公司则是需要获取利润来弥补之前的研发投入。
从警察的角度看:
他们也没有认为问题,按照规定办事,按照法律章程行动,他们打击假药,是为了保护专利权。
所以他们是在尽自己的能力,来完成自己的职责。
哪怕这些罪犯看起来并不穷凶极恶,甚至有些可怜,但是他们依然要完成自己的职责。
所以周一围饰演的警察出现了心理斗争,有些动摇,但是他作为警察的使命和职责让他不得不去做。
最后就是病人:
他们的诉求很简单,也没有想过去害人,也没有想过去侵害医药公司的利益。他们的诉求很简单,就是想活。
他们只是想活,过分吗?有错吗?
他们都是有牵挂的普通人,有牵挂的可怜人,他们没有想要去害谁,只是想活,蝼蚁尚且惜命,他们想活,也是人之常情吧。
片中唯一称得上反派的可能是用卖药的机会牟利的张长林。但是充其量说他是发黑心财人。但是这件事不是由他造成的,他最多只是利用了这件事。当然也不能说是他的错。
而且这个人也是相当复杂的一个人,面对审讯,却没有供出程勇。反而他看的很透。
剧中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引人深思:我卖假药(不能治病的药)那么多年都没事,卖了一年多真药(真能治病的印度仿制药)就出事了。
这句话很有深意,值得细品。
所以,谁都没有错,错就错在穷。愿读到这篇文章的各位发财。
晚安!
化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这世间本没有对错,等有了人之后,也便有了对错。
尤其是在有了三纲五常,法律法规之后,人们对某件事的定义,非对即错,然而这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在人性和环境的加持下,往往都是对中夹杂错,错中夹杂着对。
就像是程勇走私印度格列宁,救了许多人的同时,也触犯了法律,曹斌在维护法律的威严时,导致黄毛被车撞死,好些病人吃不上特价药,医药代表为了维护公司的权益,给警局施压……
对这部电影,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黄毛,一个20岁的年轻人,得了慢粒白血病,为了不拖累家里人,选择离家出走,一直不敢回去。
程勇问他为什么不回去?他回答说,他们以为我早死了,回去再吓着他们。等他终于有勇气回去,并且已买好回去的火车票时,却在为了保护程勇的过程中被车撞死,连他父母的最后一眼也没有看到。
黄毛被车撞死后,程勇揪着曹斌的衣领质问,他才20岁,他只想活命,他有什么罪?
是啊!他有什么错,不该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不该在20岁的时候得慢粒白血病?亦或是在斗地主时,不该用两个王,炸程勇的两个2?
也许,他唯一的错,就是他是人,要不怎么会错呢!
其实里面谁都没有错,这是一个科技发展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以前是得绝症只有一个选项,现在多出了一个选项,就是在人和金钱之间选择。之所以让人愤怒,就是它拉开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以前的绝症只是默默等待,现在给了一个希望,又无情的把它掐灭。
但是科技发展终究会渡过这一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价药也会逐渐变成平价药????,一系列难题都会不再是难题。
为什么出了问题就一定得谁有错?地震、海啸、大旱、大涝等自然灾害每年夺去多少人生命,谁错了?当然,如果从利益分析来看,很简单,药神这个片子里面,谁利益受损了,谁获益了?在规则框架下,医药公司利益受损,病人受益,所以,病人错了。但是从人情角度看,医药公司的确太过冷漠无情,其高高在上的嘴脸的确让人愤怒,资本家的冷血与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文思想格格不入,从这个角度看,是资本家错了。从社会伦理看,犯小罪小错与丢失性命孰轻孰重?这是不言而喻的。从国家发展看,为什么我们自己研发不出来,为什么又不进医保,好像又是发展不到位的原因?
一个真正的悲剧,往往不是因为某个坏人作恶,而是不同的人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他们都必须这么做的理由。
如果发生一件让大家糟心的事,如果是有人作恶,或者是坏人当道,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好解决,只要解决掉那个作恶的人和事就可以。在孩子的世界中,往往是善恶分明,因果必正,做坏事受惩罚,做好事得奖赏。但是随着个人的成长,大家往往会发现,其实世界大部分的时候是灰色,你站在你的立场,觉得对方这么做真是太坏了,对方站在自己的立场,觉得你可真是够够的,没有人存心使坏,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
药神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制药企业有错吗?超长的研发周期,巨大的研发成本,有限的几年专利保护期,如果不能快速回本赚取利润,企业哪里来的钱进一步研究开发新药,企业不创新,整个医疗难以进步。
买盗版药的人有错吗?他们只是想活下去而已,正版药太贵了,家里负担不起。
前期的陆勇,他是为了挣钱,通过代购假药蹚出一条路,中间他怕了,于是老老实实的回去做个小老板,后来因为朋友的死,他被震撼,于是重新踏上了代购之路。第二次出发的他,某种程度上真的是闪耀着圣父的光环,很多人感激它,很多人佩服他,包括一直看不上他的前小舅子,但是他的做法损害了制药企业的利益,于是前小舅子,亲手抓了他。
如果你站在不同立场来看,大家都是基于自己利益,选择了自己的路径而已。没有坏人,但是陆勇坐牢了,病人们吃不到便宜药了,制药企业利益受损了,警察被骂成狗.....大家都攫取了自己的利益,同时也付出了自己的代价。
刘润老师有个观点挺好玩的,为什么没有人尤其病人或者病人家属去问问陆勇,怎么做代购,然后自己搞代购,而是非要巴巴的等陆勇一个人冒险?
其实《我不是药神》中的故事情节,更像是《大宅门》当中,白景琦在济南跟老孙家打官司。
白景琦自创了独一档的胧胶,直接在质量上横扫了济南的胶行,接着又用2000白银收购了城内20多家胧胶作坊,自己的药不但可以大批量生产,靠着建立起来的名声更可以远销外地。
事后为了收拾孙家,白景琦不惜掷出二十万两白银,为什么他如此不惜血本?那是因为孙家是他在济南的最后一个对手,倘若这个对手也被他打掉,济南就只有他的胧胶。一旦这片市场被他垄断,那胧胶的价格白景琦想提升到多少就能提升到多少,毕竟按照当地道台大人的话来讲:我娘就喜欢胧胶,总不能不给她吃吧!收回20万的成本,也不会用太长的时间。
而《我不是药神》中的格列宁,又何尝不是如此?
欧洲人发明了这个药物,又把在我们土地上的销售专利权高价卖给了某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为了盈利,自然也会开出更高的价格。于是乎,一瓶只能坚持个把月的格列宁直接被卖到了两万元一瓶,想要活命的白血病人就只能通过一年六位数的医药支出来延续自己的生命。可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谁能付得起这笔费用?
原始的产地要赚钱,更想赚回此前投资的成本,那他们就会不停的加价,各地的代售公司为了赚钱,价格也只会更进一步的提高。既然都是公司,那盈利就是他们的终极目的,为了这样的目的,那他们的做法是挑不出毛病的。
同样的道理,三哥通过自创能力仿制出了这种药品,甚至可以以更低的价钱销售,这是他们的本事,也是他们薄利多销的更有效手段。可他们的行为就跟《大宅门》中的孙家一样,他们搞到了配方、拉低了价格,却在无形当中抢了原始商家的饭碗,既然双方都是为了金钱,那大家自然会为了金钱而选择搏斗。
可三哥毕竟是理亏的一方,当自己不占理的时候,自己的门店也只能关门倒闭,可一旦廉价的渠道被中断,好不容易看到希望的那些白血病人就直接迎来了绝望。
在《大宅门》中的那场争斗中,因为白景琦主角光环的缘故,加之孙家在这一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并不光彩,我们就自然而然的将后者当成了反面角色。但我们也不该忽略另外一个细节,当老孙家开始售卖仿制版的胧胶的时候,面对低廉的价格和同等的疗效,白景琦下面的那些顾客很快又都跑到孙家去了。
你也不能说他们都有穷病,其实他们跟那些商家一样,最终的目的也同样是为了利益,既能省钱还能治疗自己的身体,那干嘛不选择便宜的?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谁也没有做错,如果非说有错的话,那就是原本应该救人于生命的药品,却要用其他同样宝贵的东西去交换。需要药品的人虽然延续了生命,但他们却掉入到了另外一个深坑当中。
正是因为《我不是药神》始终沉浸在这样的循环怪圈当中,在电影的结尾,也同样是为了过审上映,格列宁纳入医保的台词总算让这个故事从怪圈中摆脱了出来,只是很多人没有等到这一天。
鄂公网安备 42068302000331号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联系邮箱:yangtata@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