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农民,小时候干的活可多了,最有趣的是去地里拾红薯干!自从分田单干以后,老百姓每家都分到土地,不再吃大锅饭了,这样老百姓种地积极性提高了!我们那种红薯也就是地瓜,种的很多,花生少,为了好储存地瓜,只能把它切成片晒干存起来,当然也可以挖地窖存点吃,那只能少量的。大多数人家还是切成片晒干,那时候一到秋天漫山遍野都是地瓜干,晒得白花花的一片,晒到三四天以后差不多就干了,每家每户男女老少到下午去收拾地瓜干,我兄弟姐妹四个,每个人一个小提篮子,我家我最小,提篮子也是最好的哈哈哈,父母鼓励看谁拾的快,晚上有奖励!所以都抢着干,忙得不已乐乎,那是我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了哈????!唉????一晃转眼年龄老了,不再年轻,想想感觉自己还像个孩子哈????不知道大家知道红薯干吗?欢迎评论!
磨面粉!
小时候,我最讨厌的劳动便是磨面粉。不到十岁的我推着沉重的石磨转两圈,妈妈才把十几粒小麦放进磨眼。就这样机械地无数次地重复着一个推拉动作,用力不能大也不能小,我的眼睛老盯着妈妈那拿着老葫芦瓢里的一升小麦,好像总没减少!我让妈妈每次多放些进去,快快磨完了事,她也不听仍然慢悠悠一点一点地放,说放多了就磨不细面粉,也就糟蹋了珍贵的粮食!无可奈何的我极不情愿地推拉磨盘,石磨不停发出的嗡嗡响声让人心烦意乱!折腾了两个小时才磨完了那升小麦,我赶紧丢下磨杠逃去了那间小小的魔屋,生怕妈妈又拿小麦!其实家里没麦了,得等队里下次再分!
母亲还要将磨出的麦面用一个很小的筛子过筛,将麦面粉和麦麸分离。然后,将面粉加水擀成面皮并切成面条,这个就很好吃了!
米,也是这样弄出来的!先用枥子脱壳,再用簸箕簸除稻壳,剩下糙米放在石臼里用石碓反复冲击,冲一次得有人翻动一次,直至米皮脱落,然后用大米筛除出米皮和尚未脱壳的谷子,白花花的稻米就鼓捣出来了!
你们见过稻谷胆壳的枥子吗?
答:小时候家里困难,什么东西都缺,烧水的柴火没钱买,也要自己去拾。我年龄小,别的活干不动,就去拾柴火。
于是,我便挎一篮子,手拿一根细铁棍,去插落在地上的干树叶。弯着腰插一串树叶,放进篮子里,再插另一串。拾一上午树叶,可以用来烧一壶水。
现在的孩子,肯定没人干这个。不仅不干,甚至都没听说过。
小时候干过的活儿很多。5,6岁时,身体还没有灶台高,就站在小登子上往锅里倒水,水开了熬小米饭。放入小米后再往锅上放个瓦笼子热玉米面窝窝头,热好窝窝头用粘布垫着瓦笼子端下来,然后是糊面,等饭熬好了,端不动饭锅,就跑到邻居家让邻居大娘把锅从火炉子上端出来,父母亲每天干活回到家总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
小时候干家务活儿出的都是牛马力,才锻炼成成年后的膘肥体壮。那时候吃饭都是自给自足,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很少出去买东西。烧火就抬一筐煤,两筐黄土,浇上水用锹搅拌均匀了再往煤炉子里放。抬煤土时,小孩子力气小,那杠子压在小小的肩膀上,走路时都是鼓着肚子弯着腿,身体后倾着一副不堪重负的样子。还要抬麦康喂牲口,抬煤渣、抬生活垃圾倒坑里,还负责每天和小姐姐一起到邻居家绞面条。
有一次不小心把大拇指绞到面条机里,赶紧往回倒绞面机轮子,鲜血顿时染到了面条里,还未到上小学年龄的我举着血淋淋的手指头吓得一路哭一路独自往村卫生院走,到了卫生院见了医生啥话也不会说,一边吸鼻涕一边满含眼泪可怜巴巴的把大拇指伸给医生,医生一边给我包扎一边说:这么小的孩子啥活儿都得干,你妈真不知道心疼你们……医生给我包扎好了,我也不知道给医生说声谢谢,因为那时候从来不知道还有谢谢这个词,更不知道付钱,听到医生说好了,回家吧,我就很听话的回家了。
小小的肩膀承担了那个年代生活特有的苦,但因为没有学习压力,不干活时生活中和小伙伴们玩游戏,过家家,快乐的时光还是很多的。
上世纪70年代还没有蜂窝煤,家家户户只有上山打柴,我10来岁随父母进山打柴,走10多里挑50斤柴,有一次不小心砍在手上,鲜血直流,只有野草缠住伤口,现手上还留着伤疤。七十年代住房没自来水没厕所,我家里有口大水缸,我到井上挑水倒满水缸,一家人用水管二至三天,家里都无厕所,晚上都用痰盂,早上上公共厕所倒痰盂的人排成长队,当时形成一大景观。
上学后整天搞劳动学工学农,每星期要上交学校一担肥(鸡粪、牛粪都可),学校在山上办分校,男生要进山扛木料回来备料;建房完全用石头,都是学生上山抬石头回来,我从小由于下体力劳动过重,中年后落下腰筋盘突出症,劳动锻炼了我们意志,农忙在农村插秧、割谷、挑草头,使我们
知道了粮食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谢谢邀请!使我打开记忆的大门,搜索着童年有趣的时光。
俺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过着不饥不饱
|
的生活。小时候各种粗细活都干过,那时候的孩子不娇惯,家里地里活都会干,也不叫父母使唤,放学回家就知道劳动。
小时候,一般大人劳动时,小孩都参加劳动:挖过沟,清过塘;拉着架车交公粮;光腚下河洗过澡;赤脚爬树掏鸟窝;割草喂过牛,摸过知了猴;太多太多儿时的记忆,无法言表。
最有趣的是,十里八村放电影,看一场露天电影,是儿时的最大乐趣。朋友们!说说您们小时候参加劳动的趣事,欢迎留言!
小学时全国推广学雷锋运动,还有五讲四美三热爱,刚开始学雷锋时,同学们一窝蜂抢着去残疾人家里学雷锋,后来被投诉到学校,学校通知不许再去骚扰人家,原来有的同学热情过度,人家平时拄着双拐出行,有同学们非要抢下人家的拐杖搀着人家走,后来被人家用拐杖打出家门
????拾麦穗!小学时每到麦收时节,学校就会组织学生去人民公社劳动锻炼,小学生低年级的拾麦穗,高年级的割麦子。早早起床,到校后排着队去乡下麦田,那是小时候很开心的事儿啦[呲牙][呲牙]我记得劳动中农民伯伯还在田间架起大锅,给我们做西红柿鸡蛋汤,大家轮流去喝,都喊伯伯多
给盛鸡蛋????????
????不白喝汤哟,我们干活也非常卖力气,个个汗流浃背的,都是跑着往回送捡到的麦穗[大笑]回来到学校开总结大会,校长还在大会上表扬了我呢[鼓掌]
文革前,德州市扩建一所学校,在青龙桥附近。(原校名是东风小学)当时我们是四年级学生,每人搬三块砖,班长搬四块砖,在建设街小学,支援东风小学建设。班长为表现自己,搬五块砖,排着踢啦邋遢的长队,班长一会快,一会慢,满头大汗,瞪着两个大眼睛,满脸通红。(那年代,都是肩膀抗,人挑,没有运输工具。)(大约有五里路)
头条君,你说的是家庭劳动,还是学工学农的劳动,或者社会劳动。
如果讲去学工学农劳动,不如讲是去郊游,去玩罢了,
比如去登峰大队学农,老师带我们到了菜田边,听菜农讲下种菜的过程,然后在已收了菜的菜田里把剩在田里的菜头拨出来,放回田里,哗哗声一阵,习合在大榕树下,洗洗手,吃东西,然后老农讲一番话,又玩开了。
因南方广州太阳好猛,晒死人,玩游戏一阵,老师又叫吃嘢啦,又有得吃。
下午去村里参观一下,在词堂坐下,村里煮了好东西,饮水有吃嘢,也不知道是学农还是出来吃嘢。
郑老师讲,“肥仔,你学农还是吃嘢?”我大声讲,“学农。”
如果讲社会劳动,我与街坊小朋友去海珠桥帮人推车,有时有钱,无钱就有东西吃,随便他。
家庭劳动,我才十一岁,就开始学木工,人细力小,做了两个餐柜,一个才5元人工。
十四岁正式入三行,跟师傅学泥工,而十六岁多一点有转行去了广州糖果厂,又是学徙。
我觉得到今天还年轻,未到八十岁,对吧,特别现代,许多东西不会要学,人家知道我上头条,送台笔记本电脑比我,要打字,拼音,五笔法,我不会,只用来摆浪费他几千元,上头条用6,5寸手机写字可以了,华为的。
多谢你的提问,
唔该晒。
学校里星期六的劳动课,使我记忆犹新。那时候很天真无邪,勤工俭学,拾小麦,大豆,俭人家拾胜下的小红芋片,树下的练早子,学校记帐。谁俭多少都有数字,评先进个人,发奖状,获得感满满的。记得我得了一张奖状。评为先进个人,割麦,栽红芋,割草,干的活很多,回想起来乐趣无穷,几十年过去了,真是乐在其中!
记得我中学时,去某纺织厂学工,被分配在木工车间,为时一个月,那时我偷懒,做活用机器,师傅发觉后立马制止我,目的是培养我的动手能力,我心中是万分不快。后来还是得感谢师傅当初制止我的偷懒行为,在结束学工毕业作品时,我用木料全程不用钉子做了肥皂盒,师傅们很满意,给我打了个合格,如今这木肥皂盒它跟随了我将近五十年,还在继续为我和家人服务。
小时候最经常做的劳动就是不用上学的时候放牛,每当不用上学就要跟小伙伴一起去放牛。
我们那个年代,在农村,没有放过牛的孩子很少。
春夏两季,百草繁华,四野碧绿,这时不愁喂不饱牛。只是,这是所有的田里都种上了庄稼放牛必须手牵牛绳放,要不牛必然要吃掉人家的庄稼。虽如此,仍防不胜防,难以避免牛偷嘴。都说牛忠厚老实,可在这点上,它却极为狡猾:你牵着牛绳站在他跟前看着它时,他确实本分,专心专意地吃着田埂上的草;而你稍一走神,眼看别处,它便飞快地把头伸进田里,大舌一卷,一棵青禾进了嘴里。你斥骂它,他置若罔闻,若无其事地继续吃草。手里牵着牛绳,没法远离牛就得被牛虻叮。牛身上的骚臭味,引来成群的牛虻。牛的耳朵和尾巴不停地扇着甩着,人的双手也不能停,又是挥又是拍,动作稍微慢便被叮出血。放一次牛,要拍死很多牛虻,自己身上也必要留下好些牛虻叮咬过的伤口。秋天,庄稼收割后,放牛就轻松了。虽然这时田野的草大部分枯黄,牛爱吃的青草很少,需很长时间才喂得饱牛,但这时田里没有了庄稼,可以扔了牛绳,远远地玩耍,不会被牛虻叮,且自由自在,可提着棍子四处找田鼠洞,或编稻草绳荡秋千。放牛最怕的是牛相斗。母牛不喜斗,而公牛绝大部分好斗,都死牛的事情并不鲜见。正相斗的两只牛,外行人是怎么也分不开的。拔牛绳,把牛鼻子拔下来也枉然;用鞭子抽,抽得皮开肉绽也不顶事。最好的办法是点燃一把干草,浓烟滚滚,飞快跑上前,把草扔在牛头底下,两牛便倏然分开。我家曾有一头黑公牛,极好斗,见了别的公牛便要冲上去相斗。我为此不知担惊受怕了多少回,每次放牛,口袋里都装着一盒火柴。一晃,已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农村,已少见孩子放牛了。
星期天去地里拾麦穗,当然是已经没有麦堆且没种晚田的地块,自然这样的地块,也没有生产队看青护秋的人员巡逻了。可偏偏那天被两个过路的公社干部逮着了,于是,小伙伴们被招集到路边,好一顿教训。其中一位干部的训话让我至今难忘:你们每拾到一个麦穗儿,在你们幼小的心灵里,就滋长了一份私心,这就是修正主义的根源。哎,当时觉得这是一段挺有水平的训话;后来认为那不过是一场狗拿耗子的把戏;现在回想起来,孩子大人都没有错,那个时候,那个地方,就会出现那么一个场景,一切正常。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联系邮箱:yangtata@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