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为何要封禁长白山200多年?这其中隐藏了什么秘密?

  • 时光搞笑梗时光搞笑梗
  • 2023-03-26
  • 14
  • 共11人发表观点
湖底小虾
「湖底小虾 」发表观点
2021-08-30

封禁长白山,当然是为了里面的宝贝了!

在清朝入关之后不久,就在自己的老根据地东北修建了一个浩大的工程,因为它采用的是柳条结成的“篱笆”,也被称为“柳条边”,靠着这2600里的植物墙,清政府不仅对东北部落间进行管理,还曾经将长白山封禁了200年。

那么,清政府为何要封禁长白山呢?

一是对民族发源地的保护

在满族的古老传说中,长白山被视为自己的发源地。《满洲实录》中是这样记载的:

很久很久以前,在长白山东北的布库里山里有一个湖,名字叫做布库里湖,那里景色优美,吸引了天上的三位仙女前来沐浴。这三位仙女分别是大姐恩古伦、二姐正古伦和三妹佛古伦,三位仙女洗浴后上岸,此时,天空又不知从哪里飞来了一只神鹊,嘴里叼着一颗色泽鲜艳的朱果,并将它丢给了三妹佛古伦。

佛古伦对这么好看的果子非常喜欢,就顺手叼在嘴里更衣,不想等更衣完毕的时候,却发现果子早已不知不觉进了肚里,而更为神奇的是,佛古伦怀孕了。因为怀孕,佛古伦体重变大,无法飞回天上,两位姐姐则安慰她说这应该就是上天的安排,等她生下这个孩子之后体重变轻,自然可以再飞回天上。

就这样,佛古伦生下了一个男婴,取名叫布库里雍顺,姓爱新觉罗。

这个孩子一看就不是凡人,除了相貌伟岸之外,还成长特别的快,见风就长,很快就长大了。在飞回天上之前,佛古伦给了他一条船,让他乘船顺着牡丹江去到牡丹江与松花江的交汇处,那将是他的立足之地,而后沿大山向南发展,可成就一番大事业。交代完这些之后,佛古伦就飞回天上去了,而她留下的布库里雍顺,则成为了后来满洲的始祖。

从这个神话里不难看出,除了强调“皇权天授”这一正统之外,同时也印证了满族人的崛起和发展正是从长白山处开始的。而从历史活动来看,爱新觉罗入关之前,正是积极地活跃于长白山脉的广阔天地之中。

二是对“龙兴之地”的保护

清朝入关建立政权之后,最初,他们的自信心还是严重不足的,总想着有那么一天可能会被赶出中原,那么,最初过来的地方就成了他们最终可能要回去的地方,为了这一保底的“工程”,使得清朝政府对东北地区的存在尤其看重。

而根据风水学一说,清朝统治阶层更是将长白山看做了自己的“龙兴之地”,认为那里有着自己的“龙脉”存在,必须格外加以保护,以免被别有用心之人去破坏掉。

就如我们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鹿鼎记》中看到的那样,反清者也将“断龙脉”当成推翻清朝统治的一个方法,在那个封建思想盛行的年代,很多人都对此深信,反对与反制就相互应运而生了,而清朝给出的反制措施就是:封山!

三是对长白山“宝贝”的保护

除了“龙脉”之外,长白山还真是一个盛产宝贝的地方,尤其是那里的人参和东珠,吸引了很多人前去采挖,而这些宝贝,往往都被人作为向皇室进贡的物品。

被吸引前往的人里,有一部分是从朝鲜偷跑过来的边民,尤其是在清朝初期的时候,朝鲜人经常偷跑到宽甸地区挖人参、打野味、采山货,并因此时常与当地百姓产生纠纷。

还有一部分就是“移民”。

清朝时期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除了乾隆以外,历朝都鼓励移民实边,用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关内人民向东北流动。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多,偷采长白山“宝贝”的事情难免发生,为了鼓励移民,很多皇帝都对此类行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还是会进行管制,尤其是乾隆一朝,就实行了非常严厉的封禁政策,乾隆不仅封禁长白山,连移民政策都进行了暂停,可谓是封禁最为彻底的一朝。

封禁带来的影响

其实,作为自己的大后方,清朝不止对长白山实行封禁政策,而且对整个东北地区都有封禁的韵味,尽管清朝也倡导移民,但总体上说,对东北地区的开发是有限制的,因此而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这些封禁政策,严重地迟滞了东北地区的发展,尤其是为了保护“原生态”,在清朝初期之后的两百年时间里,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一带,包括当时还属于我们的库页岛在内的很大地区都还处于未开发的原始状态,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处于落后状态。

相对比的是,北边的沙俄逐渐发展起来,东北的落后给了沙俄侵略的时机,清代丧失的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有一百万就发生在东北地区。而且,这种落后还给了后来的日本可趁之机,日本侵华的开始,正是从这里着手的。

由此可见,清朝对长白山乃至东北的封禁政策,是非常失败的政策。

结束语:清朝对长白山的封禁,总让人感觉有一丝诡异,似乎里面藏了多大秘密一样,其实事实很简单,不过就是一种封闭思想作怪而已。况且,清政府对长白山的封禁也不是完全的,更多的还是针对外族和汉民,里面能知道的也就那么点东西,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

不过,封禁带来的还有一个后果,那就是长白山在清朝的两百多年时间里,也成为了保护的最为原始的一块自然森林保护区。

西游梦红楼
「西游梦红楼 」发表观点
2022-08-17

清朝封禁长白山长达216多年,长白山里到底埋藏了什么秘密,让清朝如此慎重?

长白山下的变迁

山水之间有人家,这是一幅很有诗情画意的图卷。

古人们不管有多大成就,老了都想在这么一个地方种种菜,钓钓鱼,颐养天年。陪着大山,伴着绿水,就着山野清风,想想曾经过尽的繁华,微微一笑之间温润如初。

长白山,就是这么一块宝地。

长白山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位邻中国与朝鲜边界,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其中松花江承接的更是天池来水。

游牧民族,逐水而居。

辽朝时长白山三十部女真人汇聚于此,“世居混同江之东长白山,鸭渌水之源”;金朝时在山北建建庙宇春秋祭祀,封兴王之地的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

明朝于1409年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黑龙江流域及松花江流域,辖区内分置卫所。

当时这儿算得上是不毛之地,人们生存条件很是艰难,“其地不生五谷,不产布帛,畜养惟狗……或以捕鱼为业,食肉而衣皮,好弓矢。诸般衣食之艰,不胜为言。”

建州女真既没有蒙古成熟完善的游牧经济,又没有汉人的农耕技术,因此常常劫掠明朝和朝鲜边境,掠夺财物和人口来维持部族的生存需要。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明朝在辽东地区开放了与建州交易的马市,通过贸易,明朝换得马匹,而建州女真得到大量生产工具、牲畜、种子,开始由游牧经济转为农耕经济,“两岸大野,率皆耕垦,农人与牛,布散于野”。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粮食作物只能一年一季,并不能满足生活所需,女真族不得不在农耕之余,还必须进行狩猎、采集等活动,这就是女真人习武善射的根本原因。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于1559年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河部赫图阿拉城,百年后的建州不再贫瘠和困苦。

努尔哈赤十岁时,亲生母亲喜塔腊氏病逝,继母那拉氏对他很是刻薄,在十九岁时就不得不早早分家独立生活。

为了填补生活所需,努尔哈赤不得不上长白山挖人参、拾蘑菇、捡木耳,然后拿到抚顺关马市与汉人、蒙古人进行贸易换钱,所以努尔哈赤懂蒙古语,也了解汉语。

女真人通过辽东马市贸易换来的白银,让农耕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由于大量的白银涌入建州,也给建州的商品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努尔哈赤后来禁止女真诸申私自前往朝鲜贸易和采挖人参来抑制通货膨胀。

不管怎样,努尔哈赤时期,女真的农耕经济已然完善和成熟,把原本荒芜的东北变成了粮米之乡,这也就成为了清朝与明朝争夺天下的经济基础。

长白山采参的人少了,但女真的经济却蒸蒸日上。

顺治迁都与封山

努尔哈赤禁止族人私自上长白山采参,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

那么后来继位的顺治帝又是出于什么目的正式下诏封山呢?

吴三桂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山海关,这份大大的功劳,换来了一个藩王的顶戴。

入关后的清朝,面对的是个巨大的烂摊子。

清军在山海关击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农民军西撤,但并没有遭受到毁灭性打击。

崇祯皇帝自缢而亡,但黄河以南的绝大部分地区,仍然归属于明王朝,南京福王朱由崧登基建立弘光政权,更成了清朝的心腹大患。

与明朝交好的朝鲜,并不认可清朝正统的地位。

清朝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就连多尔衮的兄长阿济格也代表保守派主张捞一把就走,“今宜乘此兵威,大肆屠戮,留置诸王以镇燕都,而大兵则或守沈阳,或退保山海,可无后患。”

顺治皇帝年幼,很容易被盛京的大臣所左右,入关的自己就成了孤军,面对数倍于己方的汉人兵力,结局可想而知。

占据北京,利用北京现有的政治、文化、经济发达的条件、成熟的制度,笼络收编汉官进行有效管理,就能迅速稳定局势和经济;控制住辽东、蒙古与中原的连接的各个关隘通道,战略物资就能源源不绝运输进来,清朝在中原就初步站稳了脚跟。

占据北京,是清朝立足中原的根本。

多尔衮利用自己掌握的军事大权、摄政王的身份、先皇“以图进取”的遗命,顺利取得顺治的“同意”,迁都北京。

彻底断绝了保守派退往关外的念头,也让八旗再次团结一心,开始进入统一中原、雄霸九州的征程。

顺治帝诏书所写的“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其实是多尔衮雄才大略的展现,正是多尔衮主张并推进的迁都——占据北京,才为清朝在虎视眈眈的强敌中提供了一处强有力的大后方,最终使清朝完成了统一大业。

顺治帝在北京登基昭告天下的同时,宣布封禁长白山,派兵驻守,禁止汉人入山,建设规模巨大的柳条边墙,把东北与中原汉地以及蒙古地区分隔开来。

这道封禁令显然出于多尔衮的手笔。

面对李自成、张献忠率领的起义军、明朝残存势力、南明新政权的众多势力、吴三桂等降兵忠诚度不高的复杂局面,封禁长白山,其实是一个攻守兼备的布局。

切断汉人与朝鲜的联系,防止汉人借兵反清,攻占老家建州;清朝若在中原争霸失败,便可以退出山海关,回到老家休养生息,他日时机成熟,再入主中原。

清朝延续封山

顺治帝封山是为了应对当时复杂的局势,保证在战败后也能够回归安身之地建州,即便无法再争霸,也可偏安一隅。

那么清朝康熙帝、乾隆帝等历代皇帝封山又是为了什么?

这更多是居安思危的对策,不仅仅只是为了遵循顺治帝的诏令,而是意图在及其危险的时候为大清留置出一条退路,所以自顺治帝之后,不仅禁止汉人进入关外,更不允许异族踏入长白山,还不断修缮柳条边墙,把中原、东北、蒙古地彻底分割开来。

康熙帝屡次下诏将长白山以及其周围地区完全封禁,却不仅仅只是这个意图。

在满清入主中原后,并非就躺平了,从平定李自成、张献忠率领的起义军、消灭南明与明朝残余势力,再到三藩之乱,顺治帝和康熙帝,都没真正地舒服过。

内忧未解,又添外患,那就是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

在清朝入关前一年,沙俄已经试探性第一次入侵黑龙江流域,被当地居民打得狼狈而逃。

随着清朝入关,开始与汉人争夺中原的控制权,沙俄逐步加快、频繁地侵略满清的发源地黑龙江流域,并在顺治年间强占了雅克萨、尼布楚等城。

康熙帝亲政后,曾多次与沙俄交涉,但沙俄并不理会这位年轻的皇帝,如果不是康熙帝性急收权,激起了三藩之乱,早就对沙俄出手了。

平定三藩之乱的2年后,咽不下恶气的康熙帝正式对入侵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开战,迅速肃清了黑龙江中下游地区,最后剩雅克萨还被沙俄所控制,两年后,收回雅克萨,康熙帝加派兵力防守黑龙江一带。

仅一年后,沙俄卷土重来再次占领雅克萨城,这彻底激怒了康熙帝,派出清军2000人围城,最终让入侵的826名俄军只剩下66人活着,沙俄无奈求和,双方缔结下《尼布楚条约》。

康熙帝封长白山更大的目的是针对沙俄,保护黑龙江流域,保护满清的发源地。

为了加强清朝的统治,树立清朝的正统地位,康熙帝决定仿效金朝为长白山封号,“长白山发祥重地,奇迹甚多,山灵宜加封号,永著祀典。以昭国家茂膺神贶之意”,敕封“长白山之神”,并率领大臣祭祀长白山。

康熙帝下旨封锁长白山,派重兵把守,加上施行隆重的祭祀典礼,便在民间传出了长白山乃是大清龙脉所在地的传闻。

小说《鹿鼎记》也将这传闻写了进去,韦小宝终究还是顾念与康熙帝的友情,最后没去破环大清的龙脉,只带着一群老婆飘洋过海去了,旁边的长白山无胜唏嘘。

乾隆帝变本加厉地维持封禁政策,让龙脉之说也越传越厉,长白山变得越加神秘莫测。

直到咸丰年间,中原地区爆发了自然灾害,民不聊生,咸丰帝无奈解禁,让中原百姓进入东北垦荒,一来解决中原人口的温饱问题,二来提振关外的经济,这便是闯关东的由来。

至此,长白山已被封禁216多年之久。

这样看来,清朝封禁长白山216多年,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意义。努尔哈赤时期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顺治时期是为了防止朝鲜与汉人联合反清,康熙帝时期是针对沙俄所作的部署,乾隆帝之后则是以长百山的神秘性来加强对中原的思想统治,已经不再具有保持后路的初始意义。历代皇帝封禁长白山的唯一共同性,那就是保护满清的发源地,以长白山为界,下是故乡乐土。

(图片均来自网络)

远山的风
「远山的风 」发表观点
2021-07-10

清朝从1644年——1860年将长白山封山,并且派驻重兵把守,关于封山,有种种的说法,有宝藏说,有的从战略位置来说,如果说究竟,那就是迷信说。

清朝自从入主中原,他们并不认为是因为明朝的腐败,或者是三军将士浴血沙场的结果,他们认为是他们的龙脉显灵了,这条龙脉就是长白山 ,在当时有人传说,明朝的皇室后裔,已经看透了这一点,并且已经找出了破坏龙脉的方法,那就是在长白山的三个地方,打入三根铁棒,清朝的龙脉就被毁,国运随之衰败。

清政府得知这个消息,非常恐惧,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三个地方具体在哪里,没办法,只能全面防守。而长白山中的天池是守护中的重点,清政府认为,龙离不开水,天池的水,就是清政府的财源,一旦财源枯竭,龙就是有通天的之力,也难以施展。

清政府虽然死守长白山200多年,可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覆灭的命运,为什么?因为他们忘记了百姓才是真正的水,后期的清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贪官污吏,遍及朝野,芸芸百姓,苦不堪言,这样的政府,纵使保得住龙脉,也保不住江山。

所以,龙脉一说,子虚乌有,无非是江湖术士,自欺欺人。如果有贤明君主,能不忘初心,依法治国,善待百姓,以无我的心态 去治理国家,果真如此,国家必将长治久安,百姓必将安居乐业,君王定会青史留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必删)

图文绘历史
「图文绘历史 」发表观点
2021-10-08

没有什么秘密,长白山是满清的龙兴之地,历史上有的统治者很在意自己或先祖发迹的地方,比如朱元璋兴建中都凤阳,还给凤阳百姓免税,清朝呢,龙兴长白山,赖以地势雄厚,物产丰饶,崛起一隅,遂有天下,公元1644年秋,清帝离开盛京,率领朝野移居北京坐镇江山之后,大量旗人的“从龙入关”,造成了“长白山、鸭绿江南北数千里,地广人稀,遂成瓯脱,陵谷变迁,疆界亦多牵混”的顾此失彼的状态。

长白山脉是女真人的发祥地,早年金朝皇室就视长白山为龙兴之地,修建神庙,进行国祭,图为金代长白山皇家神庙遗址。

从顺治初年开始,清朝统治者一来为了保全发祥胜地,二来为了独食东北方物特产,采取封禁之策,划地为“禁地”,划山为“禁山”,将易牧之区定为“牧场”,又将易猎之区定为“围场”,致使形成一个“闲人免进”的要地。

长白山地理位置。

康熙23年再次严令限制流民进入长白山地区,乾隆41年又进一步下令筑柳条边,全面封禁长白山,这一地区此后200余年人迹稀少。其实早在乾隆二年,乾隆皇帝从“祖业须人善理”的需要,提出八旗开垦边地的建议,鼓励“京旗还屯”,但是已成为统治阶层的满族人,贪恋于中原的声色犬马,歌舞升平,已经没人愿意出关返籍,乾隆的“京旗还屯”想法没能实现。

伟人说,人生不上长白山,实为一大憾事!

咸丰10年,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直接损失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使稀无人烟的长白山尽在沙俄俯瞰之下,满清的龙兴之地成了边疆,为了戍边守土,咸丰去世前颁布了解除长白山的封禁令,除满族外,汉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等多民族同胞重返长白山,从顺治入关封禁到咸丰解禁,长白山共被封禁217年。

喜悦的诗人
「喜悦的诗人 」发表观点
2021-05-28

先说说长白山吧,长白山自古以来就是神话传说中的圣山之一,有语言和文字流传下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山海经》中将长白山称之为不咸山,神仙山,从历史上来说,金朝女真族就已经把长白山视作自己的发祥地,经常顶礼膜拜以求国运昌盛,到明朝时,努尔哈赤率部起兵入主中原,所以随之建立的大清王朝一直将长白山视作圣祖发源地,并把长白山尊为长白山之神。

从上古时期到明清,无论是种族信仰还是其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山,圣水,奇林,仙果的自然景观,都一步步奠定了长白山的神山地位。

东北亚第一神山

所以一直以来,长白山身上始终笼罩着神秘的面纱,会走动的千年老参,天池水怪,蛟龙事件,甚至畅销小说盗墓笔记里小哥最终消失的地方,也在长白山青铜门后,历史原因加上独有自然条件,长白山也变成了许多秘密的长眠之地。

至于清朝为什么要封禁长白山200多年,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皇权天授

长白山龙脉

长白山山系是东北亚大陆的最高山系,有着我国最大的火山湖,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内陆湖,作为东北亚第一神山,长白山自古以来就是北方诸多游牧民族的神山。

爱新觉罗封禁长白山,是因为长白山是龙兴之地,从风水上看,长白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潜龙龙脉,被称为出海龙,自古以来封建王朝就对龙脉无比重视,之前也有秦始皇挖断南京龙脉的例子以求自己的统治千秋万代,

当时为了国运昌盛,最大限度保护龙脉,所以封禁长白山,避免汉族或其他游牧民族染指,算是对皇权天授这种理念的加强,毕竟那个时代的统治者通过各种方式证明自己是真命天子的话,统治遇到的阻力就低很多。

家族考虑

没什么奇怪的,当时的八旗子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或者说势不可挡,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清军当年入关人口满打满算20多万人,仅靠这样的人口基数去统治更加庞大的汉人人口,再厉害的统治者也会为家族留一条退路。

所以事实上清朝当时封禁的不只是长白山,而是大半个东北,东北物产丰富,动植物资源富饶,最出名的长白山人参,在清朝时一斤能卖20多两银子,足够一个家庭生活几年使用,所以一旦失势,整个家族退守东北,大本营不容有失。

从战略上说,东北靠近外蒙古和朝鲜,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为防止汉人与外人勾结影响统治,所以干脆将其打造成军事重地,更加安全。

对于当时的满族来说,长白山及东北区域至关重要,无论是风水上的龙兴之地,又或者战略上的防守之地,亦或者是种族生存考虑,封禁长白山及大半个东北区域算是一举多得。

信陵侃史
「信陵侃史 」发表观点
2022-08-29

崇德三年,此时距后金改国号为清已经三年,清太宗皇太极下了一道重要的命令,“在东北修筑盛京边墙”,盛京边墙俗称“柳条边”,这项自清初以来的重大工程,至康熙二十年基本完成,用了整整43年。

当初,皇太极下这道命令就是为了保护大清的“龙兴之地”——长白山,长白山原叫“不咸山”,女真族完颜氏在东北建立了大金政权后,将其改名为长白山,女真人将其视为是神山,自金国的第五皇帝完颜雍开始,金国就像历朝历代封禅泰山一样,前往长白山封禅,可见长白山在女真族心中的地位。

但自金国灭亡后,女真族开始走向衰败,直到明万历年间才开始慢慢崛起,努尔哈赤当时对明作战胜多败少,认为是祖先和长白山的庇佑,便将长白山视为是女真人的发详地、龙兴之地。

长白山自然资源丰富,清初时期,朝鲜人常常来到长白山采挖人参,为了保护龙兴之地,防止被“挖断龙脉”,皇太极便将长白山列为“封禁之地”,并修筑盛京边墙予以保护。

除了“保护龙脉”这个重要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长白山物产资源丰富,有清朝统治者所需的人参、东珠等,为了能保证清朝皇室贵族的用度,自然将其保护了起来。

所以说,清王朝之所以将长白山封禁起来,第一是为了保护清王朝认定的“发详地”、“龙兴之地”,第二是为了保护长白山的特产不被人随意采伐,专供清朝皇室贵族长期使用。

清朝早中期对于长白山的“封禁”管控是非常严的,即便是在长白山“禁地”采蜂蜜,都会被鞭打一百下,直到清朝的后期才逐渐放松。

一风2008
「一风2008 」发表观点
2021-09-06

女真人入关后,把东北大片土地供奉为“龙兴之地”,封山育林,建篱笆墙,派人看守,越界砍柴开垦要坐牢杀头。

本来东北的吉林黑龙江以及今天已经是俄罗斯国土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广大地区就人烟稀少,再加上女真人都入了关,这里一封山,基本没有人烟了。

北方的沙皇俄国乘此机会,慢慢从觊觎、蚕食到鲸吞我们中国大片土地。从《中俄尼布楚条约》到《中俄北京条约》,侵占了中国150万平方千米土地。

沙俄侵占中国大片土地,与满清政府实行封山政策有关,试想,如果黑龙江乌苏里江这里有大量的中国人,沙俄也不敢随意侵犯这里抢占中国大片国土。

四哥1922753
「四哥1922753 」发表观点
2022-09-18

没有什么秘密!按现在的流行说法,长白山是满族的龙兴之地,不允许汉人进入,以免破坏风水等等。这个可以理解,不要说是过去皇上的家,即使现在哪位当了大官,也会衣锦还乡,祭祖修墓,把家乡建设一番,说不定故去之后,后人还建个”某某故居”,把名人曾经住过的房子,读书进过的学校保护起来。跟外人聊起来,也会说人家祖坟坟脉好,常冒青烟,生下来时又有什么异象等等。像这样的,谁会让外人去那儿生活?还能允许你去破坏吗?

当然,也有可能大清皇上思想超前,几百年前就意识到了子孙将来的生存问题,因此主动封山育林,禁止牛羊上山,保护野生动植物,防治破坏环境,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白云蓝天黑土地。

谁知道呢。

如意四季
「如意四季 」发表观点
2022-01-31

清朝的皇族和当时的上八旗,下八旗都是满族人。满族人认为,长白山和黑龙江也就是现在的东北地区,是他们祖先的出生地,所以当时的清朝皇帝就认为长白山是他们的龙兴之地,也就是清朝龙脉。为了龙脉不被人破坏,长白山地区向来受到清朝的重视,也对它进行了严格的的封锁 。

还有,长白山的野生资源如人参,貂皮,鹿茸????等都是非常珍贵的,具有非常大的经济价值,不但能满足皇室对这些名贵特产需求,还能为皇室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为了控制在这些资源,封锁长白山也就在所难免了。

大千足球世界
「大千足球世界 」发表观点
2022-10-10

古籍《山海经》中曾记载了“步仙山”二字,即今天长白山的前身。据记载,到了晋朝,朝廷才正式把这座山改名为长白山。长白山只有在晋朝和清朝被尊为圣地,这两个朝代更喜欢称之为“龙兴之地”。

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维护朱的统治,命令刘伯温不惜一切代价切断天下的龙脉。

民间说法:刘伯温奉命斩断天下龙脉。砍断九十九个龙脉后,他看到只有最后一个龙脉即将完成,但面对长白山他没有这么做。

其实长白山这个龙脉就是清朝口中的龙兴之地,因为后来入关的满族人都起源于长白山。

长白山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大家都很熟悉“天池怪”、“长白山龙”、“千年老参”、“野人之谜”之类的传闻,都和长白山有关。

从封建皇权的角度来看,清朝统治者之所以封禁长白山,是因为长白山是龙脉的所在地,三祖努尔哈赤就是从这里率军建国的。一百年前,金朝的女真人也在这里发了财。

清初,为防止汉族或其他民族对其侵占,破坏龙兴地的风水,他们将其封存,以最大限度地保护龙脉的位置。

另外,清朝为了给八旗子弟留退路,封禁了长白山。甘曾即位后,鼓励八旗子弟“还京旗于屯”,希望留在关内的一部分八旗子弟能回到长白山来收复边疆。一方面,甘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满族人不忘本;另一方面,他又想经营好大本营,让清朝覆灭的时候,艾辛乔罗家族无处可退。

终于在康熙二十年,jaxa发生了两次战争。基于这种情况,康熙二十三年,长白山再次被严密封锁。名义上是防止边民偷盗自然资源,比如千年人参、百年鹿茸等名贵药材。其实是怕汉人通过长白山与北方边境的俄军勾结。

到了清末,人口已经超过3亿,而俄国一直对东北虎视眈眈,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两种情况,朝廷打开了长白山的封山之门,允许一部分汉族壮丁和犯了罪的八旗子弟迁入。这样既可以缓解人口膨胀和地区人口不平衡的局面,又可以借移民之机防范俄罗斯分子。

旧时楼台月
「旧时楼台月 」发表观点
2021-12-02

《山海经》中记载着“不咸山”的字眼,这就是如今长白山的前身,根据记载在金朝的时候朝廷才将这座山正式更名为长白山。

可能大家有所不知,纵观两千多年封建时代,长白山只在两个朝代被尊奉为所谓的“神圣之地”,那便是金朝和清朝。

更多的时候,这两个朝代更愿意称之为是“龙兴之地”,虽然听起来有些封建,可是在历朝历代的统治阶层眼中,龙兴之地或是龙脉的说法一直都是历久弥新,从未有过更迭变更。

尤以明洪武年间最为典型,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保续朱家统治,竟不惜一切代价下令刘伯温斩断天下龙脉。

民间说法很有意思,刘伯温奉旨斩天下龙脉,在已经斩断99条龙脉之后,眼瞅着只剩下最后一条龙脉就要大功告成之际,他却面对着长白山迟迟没有动手。而长白山地区的这条龙脉,其实正是清朝口中的龙兴之地,因为之后进入山海关的满人,正是起源于长白山一带。

有关长白山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5000年,长白山身上一直以来也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像大家耳熟能详的有“天池水怪”、“长白山蛟龙”、“千年老参”和“野人之谜”等传闻,均和长白山身处颇具联系。

但是这些传闻真的和清朝建国以来将长白山封禁200多年有关系吗?

从封建皇权的角度上来看,自西周建立起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被比喻成天选之子。大家都认为能够成为皇帝或是皇室家族的成员,这都是上天早就安排好的,正所谓董仲舒口中的“君权神授”也就是这个道理。

皇权除了和天时有关,另外还要兼具地利的优势,在爱新觉罗家族看来,他们之所以要封禁长白山,就是因为长白山是龙脉所在地,当初圣祖努尔哈赤率军建国就是从这里发家的。和百年前的金朝女真人一样,他们都是在此发迹起来的。

爱新觉罗建立清朝之初,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这块龙兴之地,所以他们不得已才将这里长时间的封禁起来,以避免汉族或是其他少数民族侵占袭扰这里,这要是破坏了龙兴之地的风水那可就国运堪忧了。说句实在话,还是封建迷信搞的鬼。

除此之外,清朝封禁长白山也是为了给八旗子弟们留一条可以退守的后路。也许大家并不知道,当初努尔哈赤带兵入关的时候,所有八旗子弟兵加起来不过20多万人。

闯王李自成攻占北京城之后,因为纵容手下豪强暴夺而在短时间内大失民心,又因为陈圆圆而得罪了山海关将军吴三桂。一时激愤无奈的吴三桂最后和关外的满人沆瀣一气,一同击溃了守在北京城内的起义军,可惜李自成只当了89天的皇帝就被赶出了北京,最后沦落到连尸首都寻觅不到。

之所以补充这条史料,就是想说明当初20多万八旗军之所以能够轻而易举攻进关内拿下北京,有一半以上的功劳是属于吴三桂的,毕竟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的威力还是很强的。对于建立清朝的满人而言,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他们也得给偌大的家族留条退路。

乾隆曾在即位后就鼓励八旗子弟们“京旗还屯”,希望待在关内的部分八旗子弟可以回到长白山地区开垦边地,乾隆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不让满人忘掉根本,另一方面也是想经营好大本营,免得到时清朝覆灭之际,爱新觉罗家族难有退守之地。

最后一点也是我自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康熙二十年之后曾连续爆发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是我国和沙俄之间的战争,虽然雅克萨之战清军惨胜,但为了防止惹起不必要的麻烦,康熙曾主动下令愿意割舍疆土给沙俄以求和平。

基于此种状况,康熙23年的时候曾再次严令封锁长白山,名义上是为了防止边境流民进入偷盗自然资源,比如千年老参、百年鹿茸等名贵药材。实则是惧怕汉人通过长白山勾结盘踞在北方边境的沙俄军队,毕竟清朝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时代,想要坐稳天下是极具困难的。

正是因为以上三个原因,所以清廷才选择封禁长白山长达200年,一转眼时间来到了晚清,当时中国的人口已逾3亿多,再加上对沙俄一直以来都对东北虎视眈眈,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两种局势,朝廷不妨打开长白山封禁的大门,让关内的一些汉人壮丁和犯有罪行的八旗子弟们迁往那里。

这样既可以缓解人口膨胀和地区人口不平衡的局面,又可以借此移民机会来防备蚕食东北的沙俄分子,岂不美哉?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