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将徐达为何两次放走元顺帝?

  • 一壶老酒敬人生一壶老酒敬人生
  • 2023-03-27
  • 9
  • 共5人发表观点
2许秋翁
「2许秋翁 」发表观点
2019-12-12

1368年7月,徐达率25万北伐军势如破竹抵达河北通州,逼近元都大都(今北京)。元顺帝手足无措,京城人心惶惶。徐达却下令在通州逗留7日,待元顺帝半夜打开健德门北逃后,才率部攻取大都,继续追击。

徐达部很快包围了元上都,元顺帝已成瓮中捉鳖。发动总攻时,徐达却令部下网开一面,故意让元顺帝再次逃脱。

徐达两纵元顺帝都未遭朱元璋猜忌,足证两纵元顺帝之举是奉朱元璋密令而为。

对朱元璋来说,元顺帝是块烫手山芋,惟有纵其脱逃方为上策。因为朱元璋为元民,故如杀了元顺帝,则为乱臣贼子弒君,更无法证明自己是“顺天承运皇帝”。所以元顺帝驾崩后,朱元璋尊其为“顺皇帝”;如活捉元顺帝,朱元璋又难辞“挟天子以令天下”的恶名。故经再三权衡,方有元顺帝两次脱逃。

综上所述,徐达两次放跑元顺帝的原因,是忠实执行朱元璋授意。

艾亲讲故事
「艾亲讲故事 」发表观点
2023-03-17

>>徐达两次“放走”元顺帝是真实的!难道元顺帝不是徐达的头号“斩首”目标?难道徐达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让我们先来说说徐达。在大明王朝建立的过程中,大将徐达犹如一把锋利的宝剑,一旦出鞘,锋芒注定让世人震惊。但是,经历十分丰富的徐达就像“长城”一样,其时刻扮演着防守者的角色,哪怕是对于既是同乡又在征战中有“过命”之交的朱元璋,其也是既佩服又忌惮,故徐达在“元顺帝去留”这种大事上肯定不会自作主张或者“悖逆”朱元璋。

那么,故事还要从公元1367年开始说起。那年,朱元璋任命徐达为破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帅,率二十五万精兵北伐,北伐檄文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朱元璋还亲自制定了“稳扎稳打、渐次推进”的作战总方针。

到公元1368年初,徐达率领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大军抵达河北的通州,此地距离元大都(今北京)也就一天的路程了,结果,徐达一改往日雷厉风行的作风,在通州休整军队七天。元顺帝就是在这个“时间窗口”慌忙打开建德门趁夜逃跑的。之后,元顺帝逃到元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徐达攻击到元上都时采取围而不攻之策,还“意外”地在包围圈中露出一个小口子让元顺帝又溜走了。当时副帅常遇春就怒不可遏,并且认为徐达肯定是收了元顺帝的好处。

其实不然,徐达在北伐之前就与朱元璋探讨过关于“元顺帝去留”的问题。当时徐达就问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如果元顺帝逃跑,是否需要乘胜追击?朱元璋的回答是:只需赶出塞外就行。具有极强战略谋划能力的徐达也是这么想的,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他们都认为元顺帝是个荒唐皇帝,把其赶回塞外继续祸乱蒙古才是上上之策。徐达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考虑,若是生俘了元顺帝,那么像小明王事件一样,徐达自己乃至于朱元璋不是拿着一个烫手的山芋吗?

公元1369年,徐达领军回到京城,那时大明王朝已经建立一年有余。政权初创,争权夺利、恃功邀赏的事是少不了的。对于徐达而言,其既要防明枪,又要躲暗箭,堪比其打过的一个个战役。果不其然,第一个状告徐达的就是常遇春,说徐达是有意放走了元顺帝。这个常遇春哪里知道朱元璋和徐达的深谋远虑啊!对于常遇春参徐达放跑元顺帝的奏折,朱元璋只是看了看,之后并未给予解释,也没有作出处置。而徐达更没有道破天机的道理。这大概就是帝王为树立威信而故作深沉的“驭人之术”吧。

后来,徐达成为政坛的“常青树”,主要还是得益于谨慎谦逊,居功不傲啊。

菊兰庑主人
「菊兰庑主人 」发表观点
2019-12-12

真相:不存在“徐达故意放走元顺帝”!

1367年11月,徐达率领25万大军北伐,他的副元帅常遇春提出了直接进攻元大都的打法,朱元璋和参谋军师们都反对,认为这样的战术太过于轻敌了,毕竟前几次北伐都是失败的。徐达制定了“三步走”的北伐战略。第一步,迂回山东、河南、陕西,歼灭这些地方的元军。第二步,待元军精锐力量被歼灭后,再向河北以及大都进军。第三步,攻陷元朝大都后,逐步扫荡北方各地。

通过这种分歧的争论,可以看出:常遇春与徐达之间是存在问题的。这些情况,朱元璋是知情的。

第一次 在大都,元顺帝出人意料逃跑,不存在故意放跑

徐达严格执行着“三步走”策略,一步步稳扎稳打,先剪除元大都的羽翼,也就是大都周边的城池。先占领周边再取中间,使大都处在明军的战略包围之中。

元朝统治集团并没有把权力分配协调好,皇族之间相互倾轧,权力争夺战很激烈,内讧不断。元兵虽多,却已不听元顺帝的指挥,根本无法组织勤王。拥有数十万军队的元顺帝无心恋战,在明军攻城前一天弃城而逃。

这样的变化是徐达所料不及的,这里,根本不存在徐达故意放走元顺帝的问题。

第二次:在上都,徐达曾试图抓住元顺帝,追击者走错了路

元顺帝的逃跑路线是先向西北出居庸关,之后偏离皇帝平时前往上都的路线,向西一直绕到中都,然后再折向东北方去上都。而明军情报没有做好,向东北出古北口,一开始方向就搞错了,初八日追到兴州回军,路上倒是截获了一大批回回商人的牲口。

追击部队回到北平之后向徐达报告,徐达大怒,令傅友德换路追袭,但元顺帝已经跑远了,而明军也必须先应付背后扩廓帖木儿的军队,不能继续远征塞外了。所以,徐达也是想要抓住元顺帝,只不过是追击部队跑错路了,导致没抓住元顺帝。

然后,副元帅常遇春上书朱元璋,告徐达故意放走元顺帝,显然有挟私报复之嫌,朱元璋对于他手下的将军都十分信任,尤其是徐达,在多次作战中徐达都能得到朱元璋的全力支持,徐达也一次次的为朱元璋打出优秀的战绩,因此,朱元璋不相信常遇春的举报,也许,换一个人举报,朱元璋会考虑一下。

LUMTS
「LUMTS 」发表观点
2023-02-04

公元1368年的七月,徐达北伐的大军达到了河北通州,距元朝国都也就一两天的路程了。然而,吊诡的是,北伐军事统领徐达偏偏在通州什么也不干,待了七天。

七天时间,对于元顺帝逃跑而言,已经够用的了,元顺帝似乎明白对方的意思,果然在半夜打开健德门,跑了。然后,徐达的大军才姗姗来迟,这是第一回。

第二回发生在不久之后的开平,开平是今天内蒙的正蓝旗闪电河北岸,是元朝的上都。徐达的军队懒洋洋地来了,大明王朝的军队兵临城下,看样子应该是瓮中捉鳖,徐达却将包围圈故意漏一个口子。元顺帝似乎明白徐先生的意思,又跑了,这是第二回。

朱元璋与元顺帝不如不见

开平王常遇春愤怒了,因为白白丢失了活捉元朝皇帝的大功劳,徐达却不慌不忙地解释他的动机:“元朝末代皇帝虽然只不过一介夷狄(这是当时对少数民族的蔑称,是历史的局限性),但好歹也曾经是我们的皇上,管理中原那么久,是合法的统治者,怎么也要给点面子吧。

如果真的逮住他,我们的老大朱元璋该怎么处理他呢?对于这个前任皇帝,难道封一块地盘给他?还是把他杀了才甘心?我觉得两者都不好,还不如把他放了最好。”

常遇春很不认同徐达的做法,班师回朝后向朱元璋打了小报告,朱元璋却没有怪罪徐达。

由此可见,朱元璋和徐达在处理元顺帝的问题上,是有默契的。有专家考证徐达可能没有参加过开平追击战,但《明史》确实记载了君臣二人关于元顺帝去向问题做过交流。

朱元璋在汴梁的时候,徐达曾秘密向朱元璋请示:元顺帝若逃跑,要不要乘胜追击?朱元璋回答说:把他赶到塞外就行了。

《元史》里也有证据,“元顺帝本纪”里就交代:朱元璋鉴于元顺帝弃城而去的合作态度,认为他“知顺天命,退避而去”,勉强算是实现了元朝明朝的和平交接,鉴于此,因此封其为“顺帝”。而在元朝那边,元顺帝被称为“元惠宗”。

明太祖朱元璋和徐达的这点心眼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在封建社会,君臣观念很重,虽然元朝是起义军推翻的对象,但对于元顺帝本人,大家还是把他当成“君”。

例如隋炀帝是暴君,是被推翻的对象,但是当他被杀于扬州之后,造反的李渊、窦建德等人都痛哭流涕为隋炀帝披麻戴孝;再如崇祯皇帝,是李自成推翻的对象,但李自成进北京后还是厚葬了自杀的崇祯。

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向天下宣扬君臣的理念。而且元顺帝这个皇帝当得还不算赖,他恢复科举,减轻赋税,成绩还拿得出手。

其次,元朝虽失去中原,但在草原还有势力。元顺帝个人能力差,并且在中原长大,对草原陌生,蒙古王爷们必然不怎么服他,元顺帝多活一年,蒙古王爷就多一份头疼。如果杀了他,换一个厉害的上台就不好办了,不杀他也利于分散蒙古的有生力量。

剑风撩历史
「剑风撩历史 」发表观点
2019-12-12

元末,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元顺帝(孛儿斤·妥懽帖木儿)骄奢淫逸,贪图享乐,朝中奸妄纵横,纲纪败坏,各地天灾不断,人祸不绝,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路反元义军如滔天巨浪,势不可挡。苦娃出身的朱元璋在各路豪杰中脱颖而出,最后一统天下!

公元1368年的七月,朱元章手下大将徐达的北伐大军经河北通州,一路直取大都。然而,令人吊诡的是,徐达偏偏在通州就停下了。这一停就是七天,顺帝利用这七天成功北逃。

第一次可能是侥幸,可没过多久,如此好的运气,又再一次发生在顺帝身上,沒过多久徐达继续带兵北上,很快就到了元上都,并将上都围的水泄不通。正准备发起总攻时,徐达却命令部队打开一个通道,元顺帝再次成功逃离。

一次是侥幸,不可能次次都是侥幸吧?这次很明显是徐达是故意放水,而元顺帝作为前朝皇帝,徐达这样的做法在很多人眼里无疑是通敌卖国。

于是很快就有人将这件事密报了朱元璋。然而,更令人意外的是,朱元璋接到密报后,非但没有惩罚徐达,反而还嘉奖徐达。

其实大家仔细一想,对于放走元帝这等大事,徐达再大的胆子也是不敢自作主张的,很显然徐达放走元帝应该是得到了朱元璋的授意的。

那问题来了,朱元璋为何要放走元顺帝?

因为元朝虽是异族政权,但夺取中原时并没有过多的滥杀,经过上百年的统治,“正统”己经深入人心。所以说元帝被捉,如何处置将是个大问题。如果弄不好的话,会被世人认为朱元璋是因为造反才上位的,明朝的合法性会遭人质疑的。

还有一层原因,元朝虽然北迁了,但实力犹存。北元内部能人还是很多的,如果贸然杀了顺帝不仅不会造成北元内部群龙无首,很可能会造成一个新的团结局面的产生。如果这样的话,对于明朝这个新兴的政权是极其不利的。

还有第三个原因,朱元璋从情感方面来讲,是不愿意杀顺帝的。元顺帝并非什么大奸大恶之徒,只是生不逢时,无力改变现状而已。这样的末代皇帝,最是引人同情。从诸多史料证明,朱元璋对元朝还是有感情的。

综上所述,与其说是徐达要放走元顺帝,还不如说是徐达奉朱元璋之命放元顺帝一条生路的!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