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世的三大圣人: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你认为公元前五百年左右到底发生了什么?

  • 若说虚妄若说虚妄
  • 2023-05-25
  • 281
  • 共18人发表观点
老段世界观
「老段世界观 」发表观点
2021-08-07

呸,一个修行多年的老朋友和我瞎谈释迦牟尼、老子和孔子的时代秘密,说的我十分不解,这人卖弄玄虚,信他个鬼!

有位朋友修行了多年,常常言行怪异,胡说八道,

有一次我问他:同时在世的三大圣人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他们这么伟大同时在同一个时代,那是不是说这个时代是非常特殊和伟大的,到底这个公元前500年左右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不是有什么特殊意义?

他说:不如我们找哆啦A梦坐个时光机回去看看,你说的好像挺吸引的。

我笑了说:你可真逗,我问你这个问题其实是为了搞清楚是不是在人类历史上同时出现这样的三个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他说:你有没有研究过孔子老子释迦摩尼。

我说:我常常都研究一下,身边有很多朋友对这三个人也非常感兴趣。

他说:那你应该知道这三个人,会不会希望别人关注他们自己。

我说:应该是吧,他们是三大教的教主啊。

他说:教主不过是后人给他们的封号。他们三个人最不想要的,就是别人对他们本人的关注。他们一辈子教人家的,也就是无我两个字。

所以又怎么可能会希望别人关注他们本人呢?他们更不希望后人过多地纠结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只希望他们留下来的精神宝藏能够帮助后世的有缘人。

拿释迦牟尼来说。你看过佛经没有?佛经一开始说的那个时间全部都叫做“尔时佛在....。

他根本都不倡导大家认定一个确切的时间点,他怎么不写公元前500年,某年某月某日下午2:30,释迦牟尼佛在古印度舍卫城菩提树下,开始讲课了。他绝对不说这种话。他的弟子记载他说话也都不把时间标注出来。就是希望大家不要纠结在时间点上。

你要知道,时间在这三位大师看来。都只不过是弹指一瞬的方便法。是个权且的东西。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他把时间的概念用这一句话说清楚,时间是不断流逝的,没有一个绝对的点。

老子的时间观念更加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具体的时间点。

所以我们不需要去纠结去探寻那个公元前500年左右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够催生出他们三位。

因为探寻这样的问题,毫无意义。

一个时代有圣人出生是一种幸运。但其实所有的时代都是有圣人出身的。圣人行无为之事,有时候你不懂的不认识不知道而已,你看不见不等于他们不在啊。

而且,你要是明白圣人讲的道理,你就知道普天之下人人都是圣人。

我说:怎么可能人人都是圣人。

他说:这三位大师都这样认为。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为君子。只不过我们被无明所障,不得而知。佛门说众生只是因上佛,佛菩萨是果上佛,不就是说这个道理吗?

你有没有听过孔子说的一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说的不是说要三个人走路才能有一个人当老师。他说的是一种世界观。你如果有一种平等的世界观,有一种谦虚无我的世界观。那么你看所有人都能够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你看所有的事都能够得到启发。

《华严经》里面有个故事讲善财童子采药。文殊菩萨要善财童子去找药。善财童子一看满山草木无不都是药,无法下手,站在那里发呆,菩萨说你拿药来呀。善财童子说禀告菩萨,我眼里看到一切皆是药啊,我不知道要拿哪个药给你。

一切都可以是药,因为病是对峙的。你得感冒就吃感冒药,你得了抑郁快乐就是药。

大地干涸下雨就是药。洪灾泛滥疏导就是药,相思犯了爱人就是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可能随时变成对治另一些事物的药。所以善财童子能够智慧地看到这一点,他无法单独拿出某一样东西告诉你这是药。

看人也是一样。人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所以人人都可以是老师。人人都有灵魂中闪光的一面,所以人人都可以是天使。

正因为这样的普遍平等性和相对性。所以大师们才不拘泥于时间。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学说,自己的精神食粮,是可以世世代代往下传送,不受所谓时间的限制。

说到这里又要讲到一个字:相。

这个字本是佛门中的字。佛在《金刚经》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教大家不要着相。其实执着一切有为法都是着相。

那么时间是相吗?

我说:照此说时间当然是相。

他说:对了,时间是最大的相,是欺骗我们,让我们认幻为真的罪魁祸首。

我常常听到一些朋友说,回忆让他非常痛苦,有很多情感纠葛他丢不下放不下,放在心里面,左思右想折磨自己。

还有些人对未来感到痛苦,很恐惧。看不到希望。

人都是这样,免不了被过去和未来夹在中间折腾。

我们总是活在一个时间框架里面,比如说20岁怎样?30岁怎样?50岁怎样?60岁怎样,从生到死有一个框架照着走。

极少有人抛开时间活着。有些抛开时间的人,到六七十岁还童言鹤发非常年轻甚至保持童心。

所以这三个大师在2000多年以前,他们早就解开了时间的奥妙,他们知道时间也不过是一种幻觉。

这话说出来有点像宗教鸡汤,为什么时间是幻觉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因为抓不住他,你无法实实在在地拥有时间。

当你想抓住上一分钟。它已经变成了这一分钟,当你想抓住这一分钟。它已经变成了上一分钟。

实际上每一个人都像是被时间抛下的孤儿。

所以说过去未来当下,我们都是无法把握的。不但是时间无法把握,时间里面包含的一切事物,我们同样是无法实实在在把握的。

这个无法把握,并不是说我们什么都做不了,而是说我们什么都无法执着。

什么都不执着,是说什么都不争取吗?也不是,该争取的要争取,该做的要做,自然而然;只是记住,不执着。

我说:所以你告诉我这些,意思是说我不必要执着那个年代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没什么特别的事情,那只是个偶然是吗?

他说:是的,那个年代有没有特殊的事情发生,我们不得而知,我们也没必要去知道。

我们要搞清楚的是这三位大师希望我们能够记住他们的东西是什么,希望我们能够学习到他们的东西是什么,并不是要搞清楚他们当时的时代发生了什么。

沧海桑田,星河灿烂。人类的历史不停地在往前推进,但是对于圣人而言可能一眼万年,万年一眼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他们生在哪个时代生在什么地方,这都不是很重要的事。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教导,给众生如何解脱痛苦烦恼如何走向生命的圆满。如果说他们还有关心的东西,那也就是这一点吧。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很有智慧的老人家。我在他面前学习了大概10年左右。每当我关注他的身体状况,健康和他本人的一些生活,他根本都不愿意搭话,因为他对关注自己毫无兴趣,但如果问解脱智慧之事,他不管多累都尽量长篇大论耐心教导你。

我想2500年前的那几位大圣人,无非也是如此,他们平凡而普通地生活,虽然他们的智慧照亮了2000多年的人间。

但是以他们无我的境界,是绝对不希望人家只关注到他们本人和关注他们的时代。要不然,老子不会留下五千言就消失在人间,释迦牟尼也不会菩提树下得道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入涅槃。

因为在他们眼里,时代都是一个暂时的匆匆过客。任何的兴旺都有衰败的一天,任何的特别都有消散的一天。以此看来,大千世界无非如此而已,没有什么时代是非常特别的。一切都是在轮回中,又或者说,一切不过是一刹那和一万年的转换。

我说:虽然你长篇大论告诉我这些,但是我还是有点听不懂。我依然忍不住想要去探寻为什么这个时代那么伟大。

他说:可能我还没有表述得很清楚,因为你太向往那种伟大,所以你忍不住,这不能怪你,可是你面临的情况是,你不可能知道当时的时代的真实情况,所以这是没有意义的一个问题。属于浪费条友的时间。

鬼谷凤牺修炁论
「鬼谷凤牺修炁论 」发表观点
2019-02-23

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神奇的时代,百家争鸣,经典涌现,能人辈出。圣人,因思想智慧而被后人尊之为“圣”,思想智慧的突然爆发,而且还是整个世界的共性,难免让人生出“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样类似的想法。

大多数人并不知晓,老子、孔子,他们也称某个人为“圣人”,而春秋战国时期也并不是人类第一次的思想勃发!第一次是在上古时期,上古时候有个人创八卦,悟天机,演化万物生灭之道,制定人类纲常伦理,规划世界未来格局,甚至还被誉为“圣人老师”,此人正是“人皇伏羲”!焦恩俊饰演的伏羲《天地传奇》

这些圣人的出现,就好像是上天注定的一样,普通人根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思想、智慧无比高深的人呢?做一个俗人,吃喝不愁,坐拥美女,执掌大权,有什么不好?这些,都是我们普通人梦寐以求的,他们为什么要舍弃呢?

《鬼谷子》一书,曾经讲过,圣人用心去看世界,凡人用肉眼去看世界,用心看到的是本源元始,用肉眼看到的则是事物的变动。

就拿看病医病来讲,我们看到的是事物的变动,有病去医院,有钱就能享受单间雅座,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圣人看待的是本源元始,有病不需要去医院,不生病不就解决了?如果人类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我想圣人的这种想法,未必不能实现!

可以见得,圣人和我们面对的问题是相同的,只是他们选择的方式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无力抵挡命运的囚牢,只能妥协,而圣人一直都在寻求着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即使他们自己粉骨碎身,都在所不惜。

所以,把圣人和我们归结为一个大家庭,圣人应该就是那种比较叛逆的孩子。而叛逆的原因,无非就是他们不认同我们选择的存活方式,不认同我们所创造的未来。

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日本兵拿着一杆步枪就可以看住好几十号人,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会发生?一股脑全冲上去,他一下能打死几个?!换子弹还需要时间!前面的挡子弹,后面的冲上去,直接就废了他了。

因为,没有人愿意牺牲,没有人敢于反抗,所以这些人最后都被集体枪杀了。

圣人是叛逆的,也是正确的,当所有人选择臣服于没有未来的命运,选择妥协于扭曲的现实,“圣人”就会出现。我们仔细观察上古时候和春秋战国,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人们的存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很是极端,而且,大多人都妥协于这种规律之下,强者生存,弱者淘汰。

禾城说客
「禾城说客 」发表观点
2019-08-06

同时在世的三大圣人: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你认为公元前五百年左右到底发生了什么?

世界很奇妙也很神奇,圣人和大师都是成批的来,成批的走。单就我国来说,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齐出,更是涌现了老子,孔子,鬼谷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一大批先贤。不过最出名的还是老子和孔子而印度则出现了一个叫释迦牟尼的人,这三人正好处于同一时代。

同时代的三人

三位大人物中,老子出生在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去世,活了整整100岁;释迦牟尼出生在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去世,活了79岁;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去世,活了72岁。孔子比老子小了20岁,比释迦牟尼小了14岁。

三人都是当时思想文化界大佬中的大佬,是集大成者,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当然,理论不同,走的路自然也不同。

老子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他是道教思想的创立者,深受后世尊敬。传说当年,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到西方去传教。这也是老子化胡的由来。很多人相信这是真的,其实这很可能是佛教徒自己宣传出来的。当年佛教传入东方, 但文化极其自信的中国老百姓怎么会信一个外来的教派呢?于是佛教徒开始利用老子做起了文章。说老子西行做了西方的教主,他们受老子感化,故来东方传教。道教徒信以为真,后世就撰写了《老子化胡经》。孔子当年经多次向老子问道。所以那句“老子天下第一“,在当时是形容老子的地位的。现在则被人用来自吹自擂。

社会大变革时期

而老子和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正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制瓦解逐渐向封建制转变。任何落后的制度向更高级的制度转变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思想。同时经济和科技开始大发展,人口开始增加。

印度同样如此,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种姓制度确立。到了释迦牟尼时期,印度当时有了纳税的自由农民,有佃农。手工业发达,商业得到了发展,经济开始好转。农业上的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人口开始增加。

共同点

我们找到几个共同点,就是社会制度的变革(向高等级制度转变);科技技术大发展;生产力增加;商业繁荣以及人口大量增加。人口是其中的关键,只有人口多了,才有可能产生出先贤圣人。正所谓量变引起质变。而时代的欧洲同样在经历大变革,同样产生了很多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这些先贤圣人影响了后世2000多年。

这是一个神奇的时代,很多人相信人类的发展进步背后是有“推手"的。至于这个“推手”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中国人把它叫做“势”,大势所趋,天人合一。正是这个“势”造就了三位伟大的思想家。

小洪人文
「小洪人文 」发表观点
2020-11-09

孟子讲:500年必有王者兴。这里的王并非光指君王之王,更是指能率领人们踏上光明之路的圣人。是具备沟通“天地人”三元(又谓三才)的人物,因此“王”字是由“三”及中的一竖串联起来的就谓王。

我们以较通行的耶稣降生为时间座标即公元元年,大约五百年前即公元前五世纪,全球各地均出现了这些人文思想能永恒照亮人类心灵之光的圣人。

比方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而在亚细亚的大东部(含南亚等)就出现了如题主所言的东方三圣,即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老子,生于公元前565年的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51年的孔子。

一、老子

老子又即李耳,其出生年份不详。据说其是中华最强盛的王朝之一的大唐帝国的祖宗。很多资料考据显示约是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楚地苦县厉乡曲仁里这个地方,即迄河南与安徽交界处。

根据大唐李氏的《宗室世系表》显示…老子为黄帝之孙颛顼大帝这个世系之裔,至商末,其祖先吴伯得恶纣王,被逼逃亡,途中粮绝,只好食木子(即杨桃、弥猴桃一类的水果)得活命,所以后改姓李。

李耳其父叫李乾,是周平王时期的御史大夫。然而周平王是公元前?-720年的东周首位君主。

那么问题又来了,因为李乾至少在公元前720年就任东周太史,那末距老子出生比较主流的看法公元前6世纪足足早了120年之久!难道李乾在起码一百余岁才得李耳么?这个显然不可能。因此老子应生于公元前六世纪之先,以致是公元前700年较为合理,因为这时其父李乾正值壮年。

老子成人担任周室皇家图书馆馆长。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使其得以博览群书,尤其是源自太古时期,三易中的归藏对其影响甚大。

归藏易是黄帝一系的易书,与炎帝(又谓连山氏)一系的连山易交相辉映。然则归藏重谈柔顺之德,所以以坤为首,象征和顺。

至春秋晚年,诸侯你征我伐,生灵涂炭,百姓疾苦。老子见此,深感困苦,但见周室风光不再,难免消亡,遂舍官,驾着青牛车西出函谷关归隐。

当时守关总兵叫尹喜,其亦非泛泛之辈,也是好道而有术之人,其后继门生就有大名鼎鼎的战国智谋贤士叫王诩,即鬼谷子。

一天尹总于城楼上,但见紫气东来,心中一凛,定知圣人将至。尹总兵马上更衣沐浴,开关门恭迎老子。并向老子求学道。老子遂写下五千余言道德经,然后飘然而去。司马迁讲从此没人知其所踪…

有说老子到了西南的崇山峻岭修道,活了二百多岁,羽化飞升。又有说老子一路西行到了天竺(古印度)化胡成佛,渡化天竺人,当中鼎鼎大名的当属释迦牟尼了。当然此为传说,迄难考其真实。

然则这些说法对后世还是很大影响的,比方西晋大经学人王浮就著作本《老子化胡经》。又有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吴承恩也多次提及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胡为佛的神话故事。

综观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华迄可见的最重要的传世经典之一(另一是易经)。区区五千字却包涵万象,其最关键核心为…人们应顺道而行,这个就叫做德。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显示:道德经是全球第二多译本版本的人类巨著。

二、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的俗名叫…乔答摩.释达多。

牟迦牟利生于公元前565年的科萨拉王国(古印度范围)之释迦公国即现尼泊尔与印度交界区域(类似当时周的诸侯)迦比罗卫这个地方。

父亲是国王,其当然就是王子了。幼、少年的释达多养尊处优,享受人间富贵。在其16岁的时侯,与其表姝(同年而稍迟生人)耶司陀罗成婚。

然则在29岁时一次出城游玩,分别见到:一老人、一病人、一死人、一僧侣后深感人间“苦”,由精壮变老苦、病痛苦、死亡苦、别离苦等等。

释达多为要摆脱世间苦而探究解脱的方道…他出家拜迦逻摩与罗摩子为师,进行修道。但随学时推进,释达多并不满足于这两位老师所传之道,遂继续游历求学到舍那尼村,又拜此处的五名苦行僧为师修道。

在严厉的5年苦修之中,释迦牟尼被弄到心身皆疲,瘦骨嶙峋,甚至虚弱得要死去了。

一天在菩提树下的释达多已经濒于死亡,这时一牧民女经过。听闻释达多之所以如此是苦修所致。

牧民女说:身体不养好,还说什么修行呢?遂赠予佛陀羊奶。释达多喝下羊奶,叹道:太好了,这不就是生命的真谛么?女牧人所赠的食物使其恢复体力!

这个就是佛陀修行中一位关键的無名恩师。打后数年,其在菩提树下冥想,终悟真谛!

佛教神话说…成佛个中由于佛陀悟道之举惊动鬼神,魔王甚至化为绝色美人勾搭释达多,企图破其法,终不得逼…其终于黎明一缕阳光而致之时,释达多终悟“四谛”、“八正道”等的真理,也就是成佛了,其年35岁!“佛”就是一获得真理之人。

然后佛陀向周围传播其思想,而途中又遇当初的5位苦修行者,他们听了佛陀的教义后,都愿拜其为师,成为比丘。

这时发生了件对后世佛教影响十分重大深远的事件。佛陀在传教中把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也发展为比丘。

其父净饭王眼见众儿子均出家离其而去,深感悲伤。由此要求释迦牟尼订立教规,凡出家为比丘者必得父母首肯方可,否则不得为僧。佛陀依父之嘱立规,所以后世不论佛教何个派别,未得父母同意不得出家。当然间中有些举佛教旗号的邪教,为拉门徒,就不以此为戒了。

佛陀80岁时出发传教到金匠纯陀园中,并用晚餐,忽觉肚痛。心中明白,天年将至了。打后数天的一晚,在优婆多纳园的两株娑罗树间躺卧,神态宁静对众比丘说:诸为有法,悉皆無常,精勤行道,慎勿放逸。语毕安祥而去。

综观佛陀的一生,有个与老子很为相似的地方,就是他们都是贵族出身,是上流社会之人。佛陀身为王子,而老子又是御史大夫之后。

这样的出身使其能很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为他们能集前人高人的思想打下了优良的根本。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算迄正规佛教徒有三亿余之多。

三、孔子

孔子叫孔丘(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孔子的家世是个高级官僚世家,其是宋国位高权重,手握兵权的大司马孔父嘉的第6代玄孙。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参与编著(或以其言行而作)的《论语》、《诗》、《书》、《礼》、《乐》、《易传》、《春秋》等七大儒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评定全球文化名人时,把孔子誉为“世界十大名人的第一位”。

缘由是孔子所创的儒家在中国二千多年来的思想核心,而这段漫长悠悠岁月中,中国有七成时间是世界第一。

孔子所开创的儒家,对中华民族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比方:综观自西汉雄才大略汉武大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虽然中国时有分裂割居,然大统一才是主流,才是占了大部分时间。在这个上,大统一的儒家思想对维系大统一的中央帝国,可为居功至伟、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出现了不少的那些人类之光的人物,主要是在这时这个纷争的年代…印度历种姓制度的巨大阶层压迫,而华夏即为诸侯混战的春秋世代。

广大民众,广大的受压迫的人民,急切需要大智慧者的出现。使得黎民百姓有所精神寄托,甚至走出战乱。这个是产生伟大思想的民众基础,是根本所在。

而东方三圣都同时有个相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贵族出身。由老子是御大夫之后,至佛陀是王子,至孔子是大司马之苗,無不是这样。

这样…他们均受到了优良的教育,然而他们又是上流社会的逆子。同情民间百姓疾苦,希望苦难民众能摆脱困境,是他们最关心的,也是其后传道、授业、解惑的宗旨。然则再开脑洞一下,他们的智慧笔者认为很可能是源于上一次文明,比如讲:这个12000年前的众神之国的阿特兰蒂斯……

苇说历史
「苇说历史 」发表观点
2019-07-01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公元前565年4月8日诞生。

中国孔子与印度释迦牟尼生于同时,两人年龄只相差14岁。一个开创了延续3000余年的东方传统文化——儒学;一个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佛教。两人一东一西,一儒一佛,都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公元前565年4月8日,迦毗罗卫国的美丽王后即将生产,有一天,她散步的时候突然感到不适,在她攀着树枝正要调适之时,孩子竟从她的右肋降生下来,而旁边的无忧树突然开出一朵莲花,孩子降生后就直直地掉在了莲花之中。孩子是个小王子,取名乔达摩·悉达多,这位王子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

悉达多王子脸若满月,福相具足,宝相庄严,生下来时就有很多吉祥瑞相,大地震动,一片光明,地上喷涌出一冷一热两股泉水。王子刚生下来,即可行走,他朝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环顾四周,高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算命大师对国王说,王子具足32相,80种好,将来如果在世,则成转轮圣王;出家,则一定能成佛。国王听了,很是担忧,为了不让王子出家,给王子修建了华丽舒适的宫殿,安排许多美丽的姑娘来服侍王子,让王子尝尽人间万种福分而不思出家一事。

悉达多王子的母亲在他诞生七天后去世,他由净饭王的续妃波阇波提抚育。七岁开始接受学业培养,包括吠陀和五明学艺,以及兵法和武术等。十六岁娶天臂城主之女耶输陀罗为妃,生有一子名罗睺罗。 在一部早期经典中,他自述青年时期生活奢侈,极尽声色娱乐,有暖、凉、雨三时宫殿轮换居住。

这是当时贵族阶层无论武士或商人习以为常的奢侈情况,但他因深深困扰于生死问题而出家。

当衰老现前时,青春显得多么短暂;当疾病现前时,健康显得多么脆弱;当死亡现前时,活着显得多么无常。这种对比让太子看到了世俗生活的虚幻本质。他发现,人生其实都在老病死的控制下,尤其是死神,可以瞬间推翻我们追求的种种结果。世间的人,一生忙忙碌碌地经营家庭,经营事业,却意识不到,这些东西和我们的关系那么短暂。

太子想到,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把宝贵的生命拿来追求这些?我应该去追求超越生死的涅槃之道。

后来悉达多毅然离开众多妻妾儿女与他父亲的期望,出家寻“道”。苦苦寻“道”,终于菩提树下“开悟”成“佛”。他把原有的印度宗教思想融会贯通加上自己的看法,整合成一套宗教系统,创立“佛教”。其中如“因缘观”、“轮回观”、“业力观”、“须弥山观”都是婆罗门教与其他印度教早已有的教义。

比如说,悉达多把“三道轮回”改成“六道轮回”,“因缘观”延伸成“十二因缘”,又如“十善业”、“十恶业”等等。

古印度时不注重文字记录,知识相传全靠一张嘴,你告诉我,我告诉他。佛教在诞生之初,就是释迦牟尼一个一个地给弟子授课,说这世界太苦,要从苦中解脱就得明白世事的无常,这就是佛教的原始教义。

岂止一梦
「岂止一梦 」发表观点
2022-11-05

谢谢邀答,公元前五百年左右在思想和文化领域形成了日渐成熟的儒家(孔子)、释家(释迦牟尼)和道家(老子)三大主流!这是全世界先古文明的一大名片!儒家思想与释家思想相近相通,后来几乎成为一体,再后来道家思想也在较大层面与儒家、释家思想融合。在川东北的四川省宣汉县巴山大峡谷,世代居住的土家族人,凭着祭司文化内线传承了数千年的古代巴人文字,其祭司为精神传导领袖,其祭司和庙庵等,传导的就正是儒释道三教一体的思想文化!他们的主要活动为举行春祈、秋报等祈福和庆祝活动,祭司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应邀为村民治病!像这样儒释道融为一体的庙庵虽不多见,但也证明了三教(三家思想)的相辅相成、相融相合!

无名草2020
「无名草2020 」发表观点
2020-11-02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佛即如来,如释迦牟尼如来,弥陀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等等。佛不属圣人之列!出现在世界上的所有圣贤聪哲,无一能与佛相提并论!同日而语的!有些称之为圣人的贤,如老子孔子,或许只是佛的化身,佛为了度众生,为众生说法,可以示现无央数形体,化作同类形象,为其说法,使得这类众生得其解,得其度。得其悟解,得其解脱……地藏菩萨就经常示现地狱中众生的形象为其说法。观音菩萨不但示现女像,还示现过怒目圆睁的金刚像!文殊菩萨还在畜牲道里示现过猪的形象去度众呢!这些事在佛教里都公案可查。佛有三身一一法身,报身和化身。悉达多太子的形象也是化现出来的,他其实在无量阿僧祗恒河沙数劫前就已经成佛了,他在娑婆世界示现成佛叫释迦牟尼,在婆婆之外的很多世界成佛还有很多不同的佛号。西方极乐净土阿弥陀佛就有一十一万亿六千五百九十六万尊同名同号的阿弥陀佛。

金鸡山上
「金鸡山上 」发表观点
2022-05-18

为了加速人类文明进度,整合人类灵魂思想,公元前五百年陆续岀世一大批圣人,本题所述释迦牟尼为佛教始祖,老子为道教始祖,孔子为教育家。为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巨大作用,并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跨跃时空,人类文明即将进入提档期,为了消灭资本主义人性的丑恶,为实现世界大同打下基础,新的圣人会在东方出世!!!

老忠叔说点事
「老忠叔说点事 」发表观点
2020-05-20

在世界思想史上,有一个特别神秘的现象,至今也没有人能做出明确的令人信服的解释。那就是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的这段时间,在地球北纬30度线附近,集中诞生了一批奠定了人类文明的方向、影响全世界的宗师级的思想家。

这个不长的时代,被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定义为“轴心时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的,他把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的这段时间,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个时期是人类文明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印度的释迦牟尼,中国的孔子、老子……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

苏格拉底是在孔子去世十年后出生的。在他出生之前,还有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已经诞生。在中国诞生了老子和孔子,在古印度诞生了释迦牟尼。这四位思想大师的集中诞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这个巨人扎堆的时期,被称为世界文化史上的“文化轴心时代”。

如果给这四位伟大思想家排一个座次的话,老大当之无愧是后来被尊称为中国道教的创始人老子。他大约出生在公元前570年,约在公元前500年去世。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排名第二,他大约小老子5岁,出生于公元前565年,在公元前486年去世。排行第三的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而最后一位是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在世界四大文明体系中,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明诞生了老子、庄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孙子等一大批思想家,他们宛若中国文化天空中的启明星,照亮了中国文化的世界,他们的思想,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被称之为诸子百家。中华文化的方向从此被奠定。

而在同时期,在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诞生了释迦牟尼,而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到现在,佛教仍然是世界第一大宗教。而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后,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中国佛教思想。

在这个时期,古希腊,更是产生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奠定了欧洲文明。

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在同一时期的几百年内,人类的思想好像一下子开了窍,人类的智力与思维水平一下子提高到至高无上而至今也无法超越的境界。社会学家们认为,人类后来的所有的哲学思想,都来源于轴心时代的思想家们,而且再也没有可能进行超越了。

这种神奇,纵然可以从人类的智力水平的发展、人类大迁徙造成了融合等方面进行分析,但是任何一种分析,都无法提出让人信服的证据。也许,这正是上天的旨意。

中国东方文化,在秦汉以前,一直是独立发展,但中国文化完全没有缺席,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世界上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一起,创造了辉煌的轴心时代,中国哲学家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等人的思想,与古印度、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是峰峦并立的。

更为奇妙的是,轴心时代的各大文明中的精神导师们,似乎在一起开过会商量过,他们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又从不同的侧面,对世界、宇宙和社会人生开展探索。古希腊文明更多地考虑人与自然秩序的关系,他们以后发展出了高度发达的科学、逻辑学等自然科学。印度文明更多地考虑人与超验世界的关系,所以他们有佛教。而中华文明则更多地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正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重要的特征。这些不同的特征,也规定了各大文明不同的发展路径。

轴心时代,真的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最为神秘的时代。

缘来即应
「缘来即应 」发表观点
2019-03-03

平常我们说的中国文化,无非是“儒、道、佛”,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这三家,各有圣人,各行教化,其思想、教言泽被后世无有穷尽。老子,道家鼻祖,其说“无为自化,清静自正”,立身处世主张以清静为本,治世则推崇无为而治,对兵法权谋、经国济世、立身做事皆有极深远影响。千秋圣人孔子,删诗书、定礼仪,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开儒门道统,为万世师表。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人天导师,宣说无上甚深微妙法,三辈九品皆得受教,史料多有于佛门中“求富贵得富贵、求爵禄得爵禄、求子得子、求平安得平安”的记载,民间至今仍广泛流传“佛氏门中,无求不应”之说。

令人称奇的是,这三大圣人出世教化,基本上是在一个年代,都是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前后顶多相差六七十年,这就引起了我们的思索:莫非这三位圣人是携手而来?

一,老子生平及学说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周王朝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具体生卒年月不详。或说其生于约公元前571年,卒于公元前471年,但没有翔实的史料为证,不敢妄信。他大约与孔子同时代,年龄或比孔子稍长,这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史记》中有“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的记载。

老子为周朝“国家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其在职时,既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什么弟子跟随学习。真正使他名声大振的,是关令尹喜。《史记》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意思是说,老子见到周王室日渐衰微,知道不可久居,于是“自动辞职”,离开周朝王室,打算到关外隐居起来。过函谷关的时候,被关令尹喜拦住,逼着老子写书传道给他,否则就不放他出关。老子无奈,只好写下《道德经》一书,才顺利“通关”。出关之后呢,“莫知其所终”,不知他去了哪里隐居,更不知其晚年情况如何。

后来尹喜将此书公诸于世,天下人遂得见《道德经》,更依此衍生出许多故事来。五代时有一宰相杜光庭,以老子出函谷关隐居为引子,撰成《老子化胡经》一书,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西渡流沙之后,去了哪儿呢?去了印度;去印度之后,成了什么呢?投胎成为释迦牟尼佛;并说孔子就是文殊菩萨,等等,荒诞不经,无从稽考。因为这书出于杜光庭之手,后世遂将没有根据的编造称为“杜撰”。

老子生逢周室衰微的时代,必耳闻目睹许多骨肉相残、弑父弑君、坏乱纲纪之事。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也会与我们一样深有感触。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他的思维不为一事一时一世一国所拘,没有变异为“愤青”一族,而是以其高超绝伦的智慧,洞幽识微,写成《道德经》一书,以指导这“拦路弟子”尹喜修道。得遇这样的老师,尹喜先生也真够有福气的。但《道德经》这部巨著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并受到许多皇帝的崇奉,或许是老子当初没有想到的。

司马迁《史记》称“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道德经》“无为自化,清静自正”的大学问,用之以己,是自我完善、自身修养;用之以乱世,则救民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历史上每逢乱世,必有道家的高人出世,最大限度地减轻“生灵涂炭”之灾。帝王御世,则每每“外示儒家,内用黄老”,几乎已是不成文的规矩。

二,孔子生平及学说简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于周王朝鲁国昌平乡陬邑,其先为宋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卒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世寿七十三岁。

孔子生时,比老子稍晚,周王室已然衰颓,纲纪废弛,礼崩乐坏,诸侯之间经常互相侵伐;子弑其父、臣弑其君者,屡见不鲜。自尧舜而下至于商汤、周文王、武王的礼法典章,已被置诸高阁。取而代之的,是各诸侯对国土、利益、享乐的无厌追求。

孔子高屋建瓴,看到乱世的根源所在,洞若观火。同时以其卓绝的睿智,也清楚地知道实现“天下大同”的纲要所在。于是,不辞艰辛劳苦,率弟子遍游诸国,以期能有诸侯王采纳他的建议,《论语》:“子曰:‘苟有用我者,朞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大意是说,若有君主用我主持国家政事,一年打下基础初见收效,三年便能于天下大有作为。

这不是吹牛皮,《史记》记载:“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大意是说,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代摄国政。理政鲁国仅三个月的时间,贩卖猪、羊的奸商就不敢胡乱要价了;男女行人都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去抢着捡走;各诸侯国来的客人到鲁国的城邑,用不着向官员们走后门送礼,都能得到规范的照顾,好像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鲁国有了一位如此卓越的政治家,引起了邻国齐国的巨大担心。鲁国日渐强大,这对齐国不是福音啊!于是选派美女声乐团,送给鲁国国君去享乐。这正是鲁国国君的所好,于是没出几天,就不理国政,国内大事也不再以礼法行事。孔子见状,知道“竖子不足与谋”,于是离开鲁国,开始了他的周游列国之行。从56岁到68岁,先后游历了十几个诸侯国,期望他的治世之道能为当权者所用。

可惜的是,没有一位君主能采纳他的建议,终日除了斗鸡走狗声色猎酒享受“美好生活”之外,就是追求权力与国土。对于孔子的“王道”,完全不感兴趣。

孔子“皆不得于诸侯国”,失望了,到68岁的时候,回到了鲁国,开始了他的旷古事业,删诗书、定礼仪、作《春秋》、教弟子,儒门道统,自此而始。

孔子被尊为“万世文宗”。文,经天纬地谓之文。历史学家司马迁赞叹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其高足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另一高足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蔑由也已。”

孔子所立“礼、义、仁、智、信”之说,侧重于以古人智慧启迪后昆,而不是复古。肉体有生死,但古人的智慧没有生死,历万世仍飞舞灵动,开发我们的智慧,以立身济民。自汉朝以来,儒家学说备受朝野推崇,奉为圭臬,在法治不健全的封建社会甚至将《春秋》精神作为断狱的依据。“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德其行其智其言,民于今深受其惠而不知不觉,一如太阳之泽被万物。若说“我们至今仍活在孔子的世界里”,并非过誉。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孔子的学说就有其无上的价值,日丽中天,民无得而称焉。

1988年,五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在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普获得诺贝尔物埋学奖的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发表了精彩的演说,最后他得出了如下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二十五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依现在的趋势而言,孔子的智慧,非但没有过时,还将愈来愈现光芒。

三,释迦牟尼生平及学说简介

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净饭王太子,生于公元前623,圆寂于公元前544年,世寿八十岁,比孔子出生提前72年。

释迦牟尼出世之时,适当印度社会等级森严、神权统治、各种修行之术及异端邪说横行,肆虐涂毒百姓。虽以太子之身,在王宫内尽享无边的福乐,但是天生聪慧的释迦牟尼,却因见到了路边死人的骨头而生怵惕之心,感到生死对于人的恐怖,想寻求终极解决之道,却受到父王的百般阻挠。于是,他立志出家,半夜离开王宫,出城而去,寻求彻底的解决之道。他遍寻各路修行的“高人”,最终都发现他们所行所教,并非如他所愿,于是,“知非即舍”,继续寻找他梦想中的正确之路。历经六年的所谓遍参、修行,他失望了,满世界竟无一人为他指明向上之路!于是不再去寻找什么仙人、道人,干脆自己一个人跑到雪山寒洞苦修,想以此而成就无上之道。这过程备极艰辛,冰雪漫天,寒风刺骨,日食一麦,且无人照料。如此又经历六年,认为这也不是终极之道,并且他整个人也瘦的皮包骨头,折腾的不像样了。于是,他下了雪山,渡过恒河,有牧羊女供他乳粥,他吃了乳粥,恢复了体力,在菩提树下静坐,经三七日,“睹明星而悟道”,证得无上菩提,成就圆满佛道,从此开始了他四十九年的弘法教化生涯。

释迦牟尼佛倡导的“平等、慈悲”,在当时的古印度社会中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种种的外道、异端纷纷前来“过招”,却无不败北。并有不少开宗立派的外道“大宗师”于理屈词穷之后诚心归依,成为佛忠心耿耿的弟子,其说理之透彻、摄持力之登峰造极,可见一斑。

当释迦牟尼佛八十岁时,圆满了他这一生的心愿,在双树林中安然入灭。其遗体火化后,产生了许多晶莹剔透的舍利,当时各国王为了争夺佛舍利,曾陈兵城下,象兵、马兵、车兵、步兵严阵以待,扬言不惜身命,当以力取。在此紧急时刻,一位婆罗门从中调解,建议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争战。此建议被前来争夺舍利的八国国王接受,於是舍利被分为八份,每国一份各自请回建塔供奉,这次事件佛教史称“八王分舍利”。

佛灭度后,又过了五百多年,佛教传东土的机缘成熟。经汉明帝之礼请,佛教于东汉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并经佛门数代祖师的努力,融合本土之儒教、道教精义,完成了佛教中国化这一艰巨的工作,使之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情有浅深,智慧无古今,因为佛“慈悲、平等、柔和、忍辱”的大智大慧,佛法的教义深入民心,在当今现代化的社会,佛教的影响力仍然巨大无比,其教义被各阶层人士于不知不觉中奉行。

四,结语

梁濑溟说:“东方文化是早熟的文化”。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东方世界却有如此智慧高超的圣人出世,如今的我们仍然是瞻之如昆仑须弥,难以望其项背。三大圣人非但以其卓越知见名垂千古,且其说其教,至今对我们仍有无法估量的影响。三大圣人,历朝历代皆有极广门徒,笃行其道,宣扬其说,流衍至今,对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安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三大圣人出世,那么,儒家的孝悌忠信,佛家的慈悲平等,道家的清静无为,这些高妙如日月的观念,能从你我的脑子里冒出来吗?

剔除伪儒学、伪道学、伪佛学等“转基因”之类的糟粕,三大圣人智慧的光芒,历两千五百年风雨沧桑,不减一毫,仍然如同灯塔,为漫漫长夜中航行于苦海上的我辈凡夫俗子指引前进方向。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这三位圣人及其后世传人的教化,我们所谓的人类社会大概早就“皆禽兽矣”了。且各宗门徒皆对其教主的学说多方加以阐扬,造就了这样一个“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文化氛围,我辈生于斯、长于斯,这些观念渐渐渗透进了我们每个人的毛孔中,已然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经世而不衰,历久而弥新。

三大圣人出现世间,阐扬对后世产生无穷利益的教法,东亚社会人文的基因由此奠定。也就是说,公元前五百年,发生了圣人出世教化、奠定社会人文基因的惊天大事。比之盘古开天,毫无逊色。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三大圣人的教化,我们才有幸没沦落到“断发纹身”的荒蛮状态中去。倘无这三大圣人,所谓的人类社会能否延续至今,是一个极大的问题。若没有这三大圣人,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什么样子,你能想像吗?

小马谈古今
「小马谈古今 」发表观点
2019-08-13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有些事还是现在的科学无法解释的,如果巧合变成了必然,就好像是别人安排好的一样。正如公元50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老子、孔子及释迦摩尼几乎同时出现。而他们都不是一般人,他们思想的超前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对东西方后世几千年的文化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后世几乎无人可以超越他们,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谜!

1、老子被道教弟子尊奉为教派始祖,对中华文化及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道德经》更是闻名于世。

2、释迦摩尼创立了佛教,佛教即佛家文化是外来文化,但是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它深深融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对儒家、道家都产生很大影响。当然佛教也从中国传统文化儒学和道教身上借鉴和糅合了很多有益成分,实现了佛教的中国化。

3、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塾,为后世师表之典范,其修订的六经更是流传千古。

释迦牟尼、老子和孔子生活在同一个时期,这不得不让人去思考是巧合还是安排好的。如果是安排好的,这个人又是谁?

也有一种说法就是大时代、大冲突、大变革产生大思想。因为当时中国和印度都处在诸侯争霸的年代,所谓时事造就英雄,乱世出英雄也就说的这个道理。

三位先哲,三大思想,三种不同救民济世之道

1、释迦牟尼可能经历了自己的国家灭亡和种族灭绝的悲痛经历,创建了被后人称为最悲观厌世的宗教,以个人出家避世,勘破因缘,解脱生死、寄托来生为宗旨。

2、老子提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思想。老子则认为这个世界想有作为、想成就圣人的人太多,折腾民众,让民众痛苦不堪。因此他提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清静无为的救世理念。

3、而孔子认为社会纷乱不止的原因在于礼崩乐坏,君不君,臣不臣。要求重新回到周朝早期那种仁义伦理道德的社会规范和秩序上来,这样天下就各司其责,各守本分,不逾越规矩,社会自然太平。

也就是说:释迦牟尼完全避(出)世,老子不离世,孔子则积极入世。

圣人的同时出现这成为人类历史上的谜案,为什么在东西方文明会几乎同时爆发,为什么之后再也没有这样多的圣哲同时代出现。按理说现代的文化发展远超古代,为什么他们的思维至今无法超越,他们的思想光辉难道真的所谓上帝或者外星人传递的吗?

张先生有话好说
「张先生有话好说 」发表观点
2022-05-31

老子的哲学理论,孔子的修身治国学说,释迦牟尼的修善心利世人的宗教,都是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的总结记录和反映!

生下来就是“圣人”,是唯心主义的迷信。“圣人”只能是站在“前代巨人”的肩膀上而成为人们仰视的“神圣者”!

人类的历史文化是随着人类前进的步伐不断发展,不断总结,不断创新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历史文化“圣哲”出现,他们就像大海航行中的灯塔,照亮着人类前行的航向!

白玉子
「白玉子 」发表观点
2021-01-10

同时在世的三大圣人那个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好像是认为那一定是个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别神秘特殊的时代。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古语云:乱世出英雄,治世出能臣,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历史时段内都会在各个行业内产生出出类拔萃的皎皎者。所不同的是各自对当时的社会影响,作用和贡献的大小以及对后世的指导意义价值的大小而已!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虽然都同时出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并非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历史现实环境中的人,也并非从同一个角度,同一种思想来认知世界,来感知世界,来提出改造世界,提升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等社会生活价值而创建出自己的思想理论学说的!老子,孔子在中国,释迦牟尼在印度。中国是八百年周朝的末期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时代!当时的印度并没有出现这种乱像,而释迦牟尼虽然是王子,但只是当时印度区域内的一个象现在的一个省一样的小国的王子。当然,印度当时虽然没有中国诸侯争霸的激烈状况,但释迦牟尼所处的小国时时都有被周围大国呑并的危险存在。从中国的历史角度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周朝近八百年的稳定统治五百年过了,已是应该出“王者”的时候了!周朝兴起时出了兵家,道家,政治家集于一身的姜子牙,精于易学之道及政治之道的周文王,更有制定礼仪道德规范的周公旦!亦可为三大圣人!周朝过五百年后渐渐势衰,西周迁都东周,诸侯争霸开始了。由于各国争抢各行各业的急需人才,得人才者国力强,是人才者皆得用。时势造英雄!常言说,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是人才者皆能得展才华,成名显达!有志者自然奋发图强,艰苦奋斗,肯下功夫用功努力,以求一逞了。锥悬梁针刺股的典故就是发生在这一时代的。不但出现了老子,孔子大圣人,兵家,法家,阴阳家,纵横家,荀子,墨子,鬼谷子…百家争鸣,各露锋芒,各展丰彩,人才济济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中国历史人才壮观兴旺时代!释迦牟尼处在印度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没有中国的壮观宏伟,所以印度只产生了一个释迦牟尼。再者,春秋战国后又产生出了刘邦,项羽,张良,韩信等伟才,汉朝衰后出了三国英雄曹,刘,孙。诸葛,周瑜,司马懿……。从世界范围来说,可达圣人级别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希腊苏格拉底也是接近孔孟时代的人,后世的黑格尔,马,恩,列,斯,亦不在孔圣人的名号以下。更有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伟大领袖毛主席,无论从理论上,实践上,思想上,军事上,政治上,文学艺术上(诗人),道德示范上,集思想,才能于一身,早已超越了历史上的“圣人”!真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也!再者,开国元勋群体的周,刘,朱,邓,十大元帅十大将,亦是功勋卓著,个个不凡,亦胜百家争鸣气势的。所以说老子,孔子,释迦牟尼所处的时代并没有什么神秘奇特之存在!

神秘圆月w
「神秘圆月w 」发表观点
2021-07-25

老子是道家学说的创立者,孔子创立儒家学说,释迦牟尼虽为古印度人,但其是佛教创始人,确立了佛教学说。他们是三种治世学说的创立者,并且都处于同一个时代,从中说明公元前五百年即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是一个思想变化的时代,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代。这一时代的人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现象,各种思想学说推陈出新,成就了其影响后世近二千多年的思想理论。道家、儒家、佛家三大学说一直为后人所学习与运用,成为治理社会,规范道德的标准,成为后世多少代人摧崇的治理社会的学说。

从道、儒、佛产生与发展的的时代看,当时社会正处于新旧思想交锋,新旧潮流交替之时。一种新的社会体制确立,旧的体制消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想在引领社会主流,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只有主流思想变化了之后,社会才会随之发生改变。这就是社会向前发展的规律,当时世界的潮流是变革,个人只有顺应世界潮流才能适应社会,才能把社会事业推向前进,才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这三位历史先人正是顺应时代潮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最终成就了其历史功绩,成为了后世称颂的圣人。

道、儒、佛这三大学说在社会现实中的影响力一直存在,可以说经久不衰,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从其对塑造国人道德形象,人伦五常中可见其思想博大精神,可以称之为治世之经典。道家的哲学思想影响深远,儒家的伦理让人十分佩服,佛学虽为外国(印度)传入的学说,其的思想精髓让人很难渗透,但其蕴含的道理是我们值得研究与学习,其中的许多人生哲理值得我们社会好好学习与运用。总而言之,这三种学说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我们这代人如何继承与发扬这些文化遗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天宇光明
「天宇光明 」发表观点
2022-08-06

首先人是伟大的,是天地之灵,人并不是猴子进化来的。人具有伟大的智慧,人类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老子,孔子与释迦牟尼同期诞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1,老子著《道德经》,全面阐述大道法则,天道法则,物质演化法则,人道法则与社会规律,是指引人类文明发展的灯塔!

2,孔子思想全面规划社会治理理念与人的发展提升思想,是老子人的发展思想的低配版,这是人的历史认知状态决定的,也符合老子《道德经》法则。

3,释迦牟尼深入阐述了天道思想,是老子天道思想的细化,古今以来,人们常认为空与无是一致的,这有本质上的差别。其深刻内含决定层次。圣人根据地域人情传道,故佛传天道,今以明释。

4,三人同期出现,老子在前,中华文明发达,故老子全面阐述大道思想。孔子思想重振社会与人伦纲纪。佛家重在提升天道层次以解脱痛苦。

5,一切的道德法则在《道德经》中阐述,人们不必计较版本,老子思想基本是完善的,逐个层次深入,必可领悟其深邃哲理!

主天安
「主天安 」发表观点
2021-12-04

谢悟空问答邀答。

关于儒,释,道,真正的宇宙爆发力,有几人能参透?

道家老子的道教,是治理乱世的神丹妙药!

儒家孔子的儒教,是维护当世的经典学说。

释家释迦牟尼的佛教,极具双重性的流派!

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寺庙何其多?北朝寺庙有几何?

国家重视教育,建造学校。夏朝称为:校,商朝称为:序,周朝称为:庠。

释教传入中国,国家建寺,民间建庙,遁入空门的僧侣头佗,享尽人间烟火,偏偏信奉:跳岀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释教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吗?

释教太牛了!小和尚们面见真龙天子,莫道三拜九叩,仅仅双手合十而已!

释教牛x得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何论平民百姓?

释教徒自诩不问红尘事,试问:世间之人,是否和释教是:阴阳两隔吗?

释教在中国,最终沦入阿鼻地狱,和红尘毫不相干!

儒,释,道,三大教创始人,虽然虽同一时代,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却大不相同!

道教创始人老子,继承黄帝流派学说,贡献给世界治世的神丹妙药。

老子学派的治世思想,在春秋战国,乃至西汉初期,被尊为:黄老之道!

黄老之道,治理乱世之道!

孔子创立的儒教,在百家争鸣中,苦苦挣扎了数百年!

汉武帝时代,抛弃:黄老帝王术,独尊儒术。

老子年长孔子30多岁,道教独尊300多年后,孔子方有岀头之日。

汉武帝抛弃:黄老之道,独尊儒术,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帝王术!

儒教:凝聚国家统一的向心力!是分久必合的神丹妙药!

老子创道教,孔子创儒教,释迦创佛教,三教同时代面世,却在不同时代,发挥岀各自不同的历史作用!

南山刘向雄
「南山刘向雄 」发表观点
2020-10-28

自盘古开天地之后人类茹毛饮血,浑浑噩噩。恰逢文字初创,人道显现,却也是天下大乱之时,绿、金、紫、蓝四灵珠转世之前很认真地开了个会:

绿灵珠说:“人类有了文明便争斗不断,哀鸿遍野,我要倡导人们回归自然,自然而生、自然而没,不做欲望之想便无争,这是大道!”

金灵珠叹了一口气,说道:“出生是痛苦的根源,人们无法忍受苦难因而才会出现如此多的争斗,其实一切都是虚无,信仰我并持戒的,才能进入极乐世界。让我来引领他们吧!”

紫灵珠想了想,说道:“你们不喜欢现世,要回到自然或去到来世,那么人类此世的价值就没了。人类争斗在于道德水平太低太低,由我去引导教化他们此世的价值吧!”

蓝灵珠一直低头在沉思,他说:“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有思想意识,这是最珍贵的财富,我将为他们开出一条思想逻辑之路。”

四灵珠相互看了看,也没有争论和辩解,相约各到一处去做实验,绿灵珠选择了东方即为老子;蓝灵珠更喜欢靠海的生活,于是去了西方是为苏格拉底;金灵珠则钟情于大山阻隔与世无争的印度;紫灵珠不喜欢埃及的沙漠荒凉,于是与老子相约一同到东方治理乱局,是为孔子。

自娱自乐了一阵,老子、释迦牟尼、孔子、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叫做“轴心时代”,大致在公元前800年—前200年间,要说短短六百年的时间怎么群贤毕至,引领着各民族和世界的走向,估摸着和文字产生有很大关系,即是说,文字产生到了一定阶段,便成为了思想传播的工具,开始使用文字传播自己伟大思想的即为圣贤。

(喜欢雄哥讲文化和历史的,顺手点个关注呗。[玫瑰])

好玩的国学
「好玩的国学 」发表观点
2019-07-02

世界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

题主提出了个好问题。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在世界文化思想史上,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大事件,在这个时期,世界上的几大文明体系,相继出现了足以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思想家。在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墨子等大思想家,其中,儒家和道家思想,甚至影响了亚洲文化圈,在世界文化历史上,也具有崇高的地位。而在古希腊文明,出现了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在古印度地区,出现了释迦牟尼,在中东地区,出现了穆罕默德,甚至基督教的耶稣,也距离这个时代不远。

在这个时期集中出现了儒家、道家、基督教哲学、佛教哲学和伊斯兰哲学,这在世界文化历史上绝对是一个奇迹。这种现象,被后来的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成为轴心时代。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

他写道: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后世的人类社会。

问题是,为什么人类的思想的大爆发,为什么人类思想的成熟,为什么人类社会在这个时刻产生了哲学上的突破?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我想,这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越是在乱世,人的思想就越活跃。面对战乱频发的世界,一些哲人们开始思考人类的命运和未来,思考人类的终极价值,思考人类自我救赎的出路,这促进了人类的思考力大大发展。第二,越是动乱的时代,对人的思想的控制越松散,越容易出现伟大的思想和思想家。在公元前800到500年左右的时期,整个世界处于极度的混乱和战乱时期,中国正处于极度混乱的分裂的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个时期,士的力量开始崛起,文化的垄断被打破,知识发生下移,这是造成诸子百家蜂起的主要原因,而在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印度,也是如此。越是动乱的时代,对人的思想控制越松散,这也是造成轴心时代的主要原因。

好玩的国学,还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比较轴心时代中的老子、孔子、释迦牟尼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文章,写的是通俗易懂很好玩,在这里一并奉献给大家!

苏格拉底是在孔子去世十年后出生的。在他出生之前,还有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已经诞生。在中国诞生了老子和孔子,在古印度诞生了释迦牟尼。这四位思想大师的集中诞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这个巨人扎堆的时期,被称为世界文化史上的“文化轴心时代”。

如果给这四位伟大思想家排一个座次的话,老大当之无愧是后来被尊称为中国道教的创始人老子。他大约出生在公元前570年,约在公元前500年去世。[1]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排名第二,他大约小老子5岁,出生于公元前565年,在公元前486年去世。排行第三的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而最后一位是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老子、孔子、释迦牟尼和苏格拉底,这四位兄弟都是世界思想史上的宗师,个个地位尊崇,他们在人类思想文化史上,都是开宗立派的大人物。老子创立了道家学说,在东汉时,他突然一飞冲天,被尊为中国道教的始祖;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而孔子和苏格拉底则创立了各自的学派,没有成为宗教。因为宗教是一种有神的信仰,在道教徒的心中,老子就是腾云驾雾的“太上老君”,释迦牟尼更是法力无边的“如来老祖”。而孔子和苏格拉底没有享受神仙的地位,他们是具有深邃的智慧和思想的心灵导师,他们是凡人中的圣者,圣者中的凡人。

老子讲“无为”,在他的著作《道德经》中,他像一个看透了人生的智者,世界处处回响着他的冷笑声。老子认为这世界充满了矛盾和对立,矛盾可以互相转化,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物极必反”。老子告诉我们,得意时不要忘形,失意时不要失志,因为顺境逆境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大家都要顺应自然而清静无为,躲到“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世外桃源”修身养性,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老子常常炫耀自己有“吉祥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意思是做人要有慈爱心和同情心,生活要俭朴不奢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露锋芒、不争不夺、谦和卑下。通俗地说,就是在任何时刻都要保持谦卑和低调。假如我们用打油诗的形式来概括老子的思想的话,可以这么说:

聪明人死的早,愚笨人无烦恼。

有钱人易被盗,没钱人睡大觉。

反正是要清心寡欲,把日子过得清汤寡水才是王道。

释迦牟尼讲因果轮回。他认为人生像个无休无止的圆圈,我们都是被戴上眼罩拉磨的驴子,转来转去,转不过命运的轮回。民国时期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对佛教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我们一生下来就要接受惩罚,我们现在为我们前生所做的接受惩罚,我们将来为我们现在所做的接受惩罚”。照这样的逻辑,我们的人生简直是没办法过了,因为无论你躲到哪里,你总要接受惩罚。释迦牟尼为了避免信徒们陷入悲观的情绪不可自拔,他告诉我们,要想结束这种困境,就得转世,而要想转的好,就得慈悲为怀并善待一切。因为,你上辈子和下辈子可能会是你看到的一切。举个例子吧,今天你在大街上踢了一只流浪猫,那么问题大了,因为按照佛祖的教义,这只猫可能是前生的你,也可能是未来的你,也就是说,你很有可能在欺负前生的你或未来的你。所以,我们要善待一切,就是要防止“误伤”的情况发生。

孔子讲进取和仁义。他不赞成我们都向老子学习。这世界本身就充满了不如意,别一不如意就选择逃避,“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人生应当有追求,并且应该坚韧不拔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只有“知其不可而为之”,才是英雄本色。他还要求我们要有“仁”心,我们要爱自己、爱父母,然后爱一切的人,做个爱心洋溢的人。

苏格拉底讲智慧。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他认为一个人连自己都看不清楚的话,肯定聪明不到哪里去。这一点倒是和老子异曲同工。因为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苏格拉底认为,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从苏格拉底的逻辑出发,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否则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了。

这四位大师的思想,到现在还在影响着全世界。老子看透了世界,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不知所踪,现在还仿佛飘荡着他的冷笑声。释迦牟尼看透了生死轮回,于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慈爱地享受着世界众生的膜拜。孔子和苏格拉底俩兄弟混得有点惨。孔子为追求恢复周礼,建立“大同世界”,东奔西走周游列国十四年,惶惶然如一条找不到家的狗,政治家的生涯半途而废,却成了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一生追求真理,最后为自己信仰的真理而献身。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建立由聪明人统治的“理想国”。他四处和别人辩论,但最后被希腊法庭以对神不敬和带坏青年的罪名而处死。他们不同的命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伟人们的结局并不总是那么如意,但伟人们的思想,可以照亮世界的未来。

网友评论(0)

暂无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