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问大家一句:平时家里面儿子为什么大部分时间都要服从爸爸的命令呢 ?
其实无非三个原因:一是,爸爸负责养儿子,有经济大权;二是,长期受到的教育就是:儿子要服从老子;三是,如果儿子真的不服从爸爸的命令的话,往往会遭受到一顿暴打的。
我这么比如肯定有很多人觉得太粗俗了、太没有高大上的情怀了,其实问题的本质情况也差不多。
顺便说一句:战场上并不是每个士兵都会绝对服从命令的,任何战争过程中都会出现:逃兵、主动投降的或者不执行命令的等等。不过我们平时看到的当然是好的一面了,说不好的往往容易影响士气的。
办法一:平时训练的时候、建立组织架构的时候就要刻意的打造服从命令的氛围
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叫做: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别管是什么命令、别管这命令是对的还是有问题的,军人都要服从。
反过来说的话就是:不服从命令的就不是军人了。这首先在对军人的定义上就把服从命令排在第一位了。
另外当过兵的人应该都知道一个事实:部队里面上级就是上级、下级见到上级一般都是要行礼的。部队里面也很少允许下级质疑上级的现象存在,等级制度还是比较森严的。这不是哪一个国家的特有现象,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军队里面都是这样的。
一般新兵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往往会刻意地把服从命令给融入进去的,例如:前面是水坑会让你跳、教官会发出一些符合常理的命令让你执行等等。有些时候还会出现:一人有问题罚全班、全排的现象,这也是借助周边的压力让你服从命令。
举个历史上的典型例子:当年冒顿单于(打败刘邦的那位匈奴首领),他在训练士兵服从命令的时候采取了一个好办法。
冒顿单于会命令士兵用箭射自己最爱的马,然后没有服从命令的士兵就杀掉;冒顿单于还让士兵用箭射自己最爱的妃子,没有射的士兵也会被杀掉。这样一来 ,冒顿单于最后让士兵拿箭射老单于——士兵当然是照射不误了。
总之一句话,一般为了让士兵上战场以后绝对服从命令,平时那都是有一套完整的训练和氛围打造的。
办法二:对士兵的思想进行教育,让士兵分不清好坏,只知道服从命令就行了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二战的时候哪个国家的士兵战斗意志力很强悍呢?其实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二战的时候日军的战斗意志力是无比强悍的。
在太平洋上的岛屿作战中,日军面对的是拥有火力优势、拥有后勤补给优势、拥有各种优势的美军。可是日军往往还是能给美军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损失,例如: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让美军的伤亡极其的惨重。
日军靠什么作战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日军坚决地执行了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战斗到底的命令。后期的日军往往组织起了各种敢死队、各种有去无回的特种作战等等。
那么很多日本士兵明明知道自己取胜无望、只能是死路一条了,为啥还执行上级的命令呢?这其中宣传或者说“洗脑”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了。
日本大本营在战前宣称自己是“正义”的一方,日军不是去侵略亚洲的而是帮助亚洲人打跑欧美侵略者,建立一个美好的亚洲的——东亚共荣圈大家都听过了。
日本高层除了美化自己的战争动机来欺骗日本基层士兵以外,还采用了神化天皇的办法。大家看过各种二战影视剧、各种关于二战书的都知道一个事实:日本士兵一般在最后必死无疑的时候,口中往往都会念叨一句为“天皇献身”——然后去赴死的。
总之一句话,要想让士兵在战争中绝对服从命令甚至是完全的不怕死,必要的宣传也是很重要的,例如:二战时候的日本。
办法三:督战队这个军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
二战苏德战争的前期,苏联士兵投降的人数巨多,而且很多都是成建制的投降了,例如:基辅战役的时候,苏军一下子就被俘了66万多人。
于是乎,在苏德战争关键的时候,苏联人就搞出来了一个新的兵种——督战队了。其实这个督战队的主要任务只有一个:对那些不服从命令、不往前冲的甚至是不断后退的士兵采取——就地枪决的办法。
这种督战队也并不是苏军首创的,历史曾经多次的出现。这样搞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士兵知道不服从命令的下场就是死亡而已。
当然了,军队里面还有各种各样惩罚不服从命令士兵的机构,例如:军法处、军事法院等等。这说白了就是让士兵知道:不服从命令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那还不如服从命令更好了,有可能还能立功受奖。
办法四:连坐法
这种让士兵在战场上服从命令的方式也比较简单直接,说白了就是:一个士兵不服从命令的话往往影响的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古代的时候一个士兵如果在战场上不服从命令甚至是逃跑的话,那么不好意思了——家里面的父母、妻子、孩子甚至是一些直系亲属都是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的。
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让士兵们知道,不服从命令的后果不仅仅是处罚士兵本人还会连累家人的。
其实很多上过战场的老兵还回忆到了一个特殊现象,那就是:当别人都在服从命令往前冲的时候,往往自己会变得热血沸腾不知道害怕了。于是乎,别人冲你也就跟着冲了,当时也不会想到那么多了。
很多士兵上了战场以后,在肾上腺素的刺激下,会丧失一定的思考能力,就是平常咱们说得吓傻了,手足无措——大家怎么办你也就只能怎么办了,反正跟着大家一起不会出错的。
当然了还有一个大家都见过的好办法,罚劣重奖优。这种办法说白了就是:严厉的处罚不服从命令的士兵,反过来重奖那些服从命令的士兵,这样就能起到一个巨大的榜样作用。这也告诉士兵们:服从命令有肉吃、不服从命令的只能吃枪子了。
最后总结一下如何让士兵上了战场做到绝对服从命令呢?无非是:
训练的时候要刻意训练士兵服从命令的意识;上了战场要在思想教育以及战争动机上给士兵换脑,有时候甚至要欺骗一下;
对那些不服从命令的士兵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对服从命令的士兵要进行奖赏,榜样的力量也很重要;还有利用“连坐法”逼着士兵必须服从命令等等。
看了一堆回答基本都是在空喊口号,几乎没有人全面正确的回答这个问题。我当过八年兵,参与过几次维和任务,也做过指挥班长。我结合我的经历给大家回答一下这个伪命题。
首先,当代战争中,士兵并不是绝对服从命令。指挥官所下的命令不可违反国际法,战争法,不可违反联合国宪章。如果违反,士兵有权申诉,不遵守,甚至向军事法庭提出控诉。例如武器不对等时射杀无威胁平民,虐待战俘,虐待妇女儿童等等。士兵在听到命令后,如果有疑问或拒绝该命令一定要第一时间向直属指挥官报告。不可不执行命令也不报告原因。所以大家有时会在电影里看到,士兵大喊informative,或者negative。
再谈谈如何战时让士兵服从命令。
1, 部队等级制度森严。从平时的生活中,士官就在不断在建立威信,严格的纪律,如有触犯将使用连带处罚。比如全班一个人犯错了,整个班都陪他一起做俯卧撑,一个人跑的慢了,全班都从新跑五公里。这样迅速把新兵置于集体中,使全班士兵互相监督管理,用集体的力量使他养成对军官命令的服从。
2,正确的发布命令,使士兵对你的信任感不断增加。发命令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是细活儿,曾经我练发令的时候,教官让我们爬到几百米的山上,站在山上喊口令,他在山脚下睡觉,一喊就是一夜,不许停。当代军事命令的复杂程度,超乎你的想象。仅是一个开火命令就有三十多种(我所学过得)。你发令要简短清楚的告诉士兵,目标的方向,位置,距离,射击的方式,射击的目的,效果等等。举个例子:我手指方向(方位:),150米敌方步兵车(距离。目标:),a组火力压制自由开火(射击方式,目的),b组双发射击毙敌(目的,开火方式)。以上是一句完整的射击口令。当在战场上下出清晰完整的命令时,士兵是无法不去执行的。因为清晰正确的指令会让人在潜意识里服从,尤其是在长时间的配合和训练之后。发令并不是用嗓子喊出来的,而是用丹田喝出来的。发音方式类似于咳嗽。
3 你的命令符合士兵的军事认知。
当战争中,你所发出的命令跟士兵想要做的事是一致的。例如行军过程中,当行进危险陌生地区,你发令改变队形,距离间隔五米以上。这是避免地雷或爆炸物造成多人伤亡的最佳方案,复合士兵的军事认知。当进入城市,发令采用紧缩巷战队形,士兵有什么理由不服从命令吗? 他除了按照口令去做别无更好的选择,难道进入敌占区他敢像个该溜子一样闲逛吗?
4 实时监控
作为当代士兵,在行动时大多数时候头盔右侧有行动记录仪,有点类似执法记录仪,每一个士兵的行动第一视角都会被记录下来,同时在总部的大屏幕上是可以看到整个行动的。如果不遵守命令,回去是要上军事法庭的,部队的监狱滋味可没那么好受。同样,指挥官发错口令一样要受严厉处罚。
5 人在面对生死关头的本能。绝大多数人尤其是新兵,在肾上腺素的刺激下,会丧失一定的思考能力,就是平常咱们说的吓傻了,手足无措。那时候除了按照指挥官所说的去做外,脑子几乎是一片空白,这是我亲身经历。第一次参战完全懵逼。普通人上战场别说打仗了,你连路都走不了。巨大的音爆对你耳鼓的冲击会让你失去平衡,很多新兵一上战场就腿软,浑身发颤,这不是胆小,而是临战经验不足,身体的正常反应。那个时候除了跟着班长,跟着队友,按照命令机械的做动作外,大脑一片空白,就跟断片了一样。根本不是恐惧,因为连什么是疼,什么是累什么是恐惧都已经不知道了:)彻底蒙了。
以上是我个人认为的让士兵服从命令的最重要的几点。附一张本人维和的照片
兔哥哨位谈谈个人看法:能够下达命令的都是指挥员,而军队中指挥员与士兵的关系决定着战斗力的升成,指挥员要带领麾下士兵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就必须要团结一致,这是基础。战场上士兵执行命令是否坚决,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纪律,二是情感,并不是所有国家的军队都提倡感情带兵,很多国家是纪律带兵的。感情并没有明文规定,因为战斗不是靠士兵之间的情感,与指挥员的情感左右战斗的,但是,良好的官兵关系,亲如兄弟的友谊往往能够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能够愿意为彼此付出生命,自然能够执行命令坚决。
其实,士兵战争时执行命令是否坚决,基础源于平时养成,平时纪律严格,会让士兵养成令行禁止的扎实的作风,可以说是成为一个习惯。平时散漫,战时不可能做到令行禁止,即便是有严格的纪律,在生死之地的战场上也会有贪生怕死者。战场上的场景是平时演习中无法获得的,再逼真的演习也不及实战中的冰山一角。战场上那种弹片横飞,热浪阵阵,草木俱焚,残肢断臂的场面,谁都惧怕,此时指挥员的作用非常重要,要让士兵信任,要成为他们的主心骨,要激发起其士兵的斗志,只有这样才能让士兵愿意跟你出生入死。对于胆小的士兵,不是立即执行纪律,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安抚鼓励,战场上有恐惧感是一个普遍现象,不论是官还是兵都一样,人在恐惧时最容易团结一致,彼此照顾,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战场上容易忘却彼此的不愉快,也容易抱成团,关键看指挥员的表现了。
书归正传,前面说那么多,其实都是为了做铺垫,我上过战场,打过实战,谈谈个人经历。首先,对于执行命令有明文规定,平时都知道有战场条例,公开化的,网络可查,例如,遗弃伤员罪等等。其实还有一个更细的,更实际,只有上战场前才会颁布,我不便详细说,举例子,连、排、班长可以对不执行命令的士兵执行纪律,副班长和两个士兵,三个士兵可以对此执行纪律。被敌抓捕时要奋力反抗,如果无法脱身要勇敢的拉响光荣弹,其它士兵要积极营救,当无法营救时要采取果断措施。只能是简单说说。由此可见,战场上对士兵执行命令是很严格的,纪律是打胜仗的根本,至于不伤害平民那是国际公认的,不方便多说,打仗是玩命,不是维持秩序。
总之,战场上士兵服从命令是天职,是必须,绝对,有意见回来再说,战场上没功夫开会讨论,都有疑问,仗还怎么打,简单说,就是指哪打哪,无条件服从命令是一个基本原则,哪怕是去死,也必须去,不去还是死,对于士兵而言,都清楚,总是要有人去死,都是战友兄弟,要争先恐后才对,而不是相互推诿。战场上执行命令就是靠纪律,特别是激烈的战斗环境下,例如,敌人的坦克来了,对己方构成重大伤害,而且敌人冲过来了,你能怎么办,只能是拼了,让你去炸掉敌人的坦克,就必须二话不说,不可能给你商量,或者是举荐他人的机会。其实,战争上士兵执行命令并不是一个难题,看是谁的军队了。纪律严明的军队战斗力都强,原因就是执行命令坚决,不存在指挥员考虑士兵感受,考虑后果,这个那个的,没这么多的说词,上级给的任务必须要完成,打光了是英雄,打败了自然会追究责任,这点都懂,另外,指挥员压力更大,都会依靠士兵完成任务,战场上的感情是平常人无法理解的,那可真是相互把命托付给彼此,也愿意为彼此而死。我在前线时,挣着走在前面,或者是去干危险的活的,都是班长,副班长,老兵,都是把新兵留在后面,说一句,我死了,你自己照顾好自己吧。说实话,下了战场,问心无愧是很轻松的,战场上不要对不起兄弟,否则你会很羞愧的。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这就是和传销一样一一洗脑。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菲律宾的一个丛林中发现一个穿着兽皮的日本士兵。他是在日本战败前大部队转移时留下三个人监视美军动向的一个,几个月后二人被捕杀,仅存的一人。不久日本战败,他彻底失去联系,根本不知道日本已战败投降。就一个人坚守岗位,过起原始野人的生活,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共枪杀菲律宾军民300多人。有时偷偷进村偷点食物,抢点枪枝弹药,有时几天吃不上一口饭就是野果树皮!东躲西藏。
后来菲军发现,多次喊话说日本早已投降,并拿出当初的报纸和当今的报纸让他看(放到瞩目的地方),可他就是不信。他坚信大队长临走时的嘱咐:坚持就是胜利,天皇陛下是不会忘记你的。等待我们胜利归来!
后来此事传回日本,当年的大队长,现今某财团的董事长亲自写了一封信,意思是日本已取得了胜利,命令他立即归队,一切听从菲律宾方面安排。并按有他熟悉的大队长印章。他方才相信回国,还受到万人欢迊!
后来有人写了一本书,叫巜一个人的战争》风靡整个日本一时!
在战争中,没有不服从命令的,特别是出国作战,你不服从命令,善自行动,很可能掉队被俘甚至死亡,我深有体会,越战时,我被分配到主攻三营担任大八一电台通信联络任务,保障一个营,营长都听我的传令,越南山高林密,天阴下雨较多,一般人分不清方向容易迷路,全靠我八一台由上级命令指挥,没人不听,也没人不执行,我团紧密合作,取得了胜利,被中央军委命名《英雄猛虎营》光荣称号!
军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军人的天职,人民解放军是一个战斗集体,战友之情,心心相连,在战场上没有不听的道理,战场上千军万马冲锋在前,军纪是相当严的,沒有不听从的,违反军纪后果是很严重的,我想作为军人肯定一切行动听指挥,齐人协力奋勇杀敌,为战斗集体增添辉煌!为人民立新功!
战争中,是如何让士兵做到绝对服从命令的?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只要是军人到部队后的第一堂课就是,军人必须服从命令为天职,不管上级下达任何命令,都必须执行上级的命令,没有讨价还价的理由,那怕献出自己的生命,都要去完成上级指挥员下达的指挥命令,遵守命令是一个军人的神圣职责。比如我们在86年到前线第一线参加防御作战,我们每一个战友都在猫耳洞里,时刻也饱满的精神等待上级随时下达命,没有一个战友泪丧而后悔来到前线,只要上级命令下达,我们每个战友都会给越军迎头狠狠的打击,在战场只能听从指挥员的命令,自己是不可能冒险挺进和自作主张进行还击的,还击会曝露目标,也会给部队带来伤亡和损失,因为在前线,指挥员都把战友们当亲兄弟一样看待,没有欧打,辱骂,体罚,每一个战友,我们在前线根本没有听见那位战友不服从命令和临阵脱逃的事件发生,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在战场上,我们要团结才能打赢仗,打胜仗,如果自己对指挥员的指挥有错误,我们不能抵抗和顶撞,只能给指挥提出建议由大家讨论,但他之前下达的指挥命令必须去执行,在战场上除了高级指挥员外,连,排,班,我们都是平等的,都在一个战壕里顶着敌人的炮火和子弹,如果有特殊任务每个战友都是争先恐后去完成,没有一个退缩都知道来战场上的职责,就是保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不受侵犯,既然党和人民信任我们,我们绝不为祖国,家乡人民,自己的父母亲丢脸,战争是有流血和牺牲的既然来了前线,我们就时刻准备好了,奉献。如何让战士绝对服从命令,俗话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军队有军法,军队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力量,它就是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人民的尊严军队,因为我们军队有信仰与崇拜,我们信仰的党的最高指挥权,我崇拜的是世界和平与和谐,所以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所以必须执行上级下达的命令,军人必须相信党,相信人民,军人才会服从命令,军人是保卫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平安,强有力的人民军队,每一位战士都时刻准备着……!
绝对服从命令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指挥官所能做到的,只能是尽可能的让士兵接受指挥,完成指挥任务。
士兵也是人,不可能接受胡乱的指挥,所以哪怕喊着“绝对服从命令”,也不代表指挥官可以胡乱下令。
比如,指挥官发出命令:“那边有个火山,你跳下去”。
这你就违规了,士兵有权不执行这种命令,并且还可以质疑你的脑壳里是不是塞的砖头。
又比如,指挥官发出命令:1小时给老子行军1800公里到达XX地点!做不到提头来见!
这又违规了,因为人类1小时干不了这么猛,你就是派飞机也没辙,像C-130等运输机速度在600多千米/小时。发布绝对荒谬的命令是指挥官不专业的表现,这道命令显然也是无效的。
当然,现代军队与古代军队不一样,现代军队官兵一致,士兵拥有自己的权利,包括不服从乱命,对危险命令的上级申诉,在军事法庭进行控告等等。
某些这方面比较松散的军队,如美军,甚至允许士兵直接质疑并拒绝指挥官下达的危险任务,他们只要觉得要命,就可以坚决不执行,要扯皮?好,军事法庭见!
所以,指挥官在下达艰难的任务时,是需要搭配自身指挥水平的,最起码你的参谋人员在制定行动计划时,知道自己部队的极限在哪儿。
放在士兵身上,士兵的天职是服从命令,这点需要军营的长期训练来做到,当一个士兵懂得了令行禁止,懂得了集体协作,提高了作战技巧和胆识,他就能拥有更高的命令同步率。
再加上严格的等级协作制度,以及森严的军法管理,军营文化的感染,军人的任务执行能力会越来越高,对指挥官任务的同步率也会不断提升。
不过很显然,军营训练受到的不同文化、国情、军事水平影响,训出来的士兵也都有不同的表现。
比如意大利的士兵,他们的自由散漫让德国士兵深恶痛绝,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如此乱糟糟的军队。
这是意大利的国民性造成的,他们的军队从来就是嘴巴第一外表第二,至于纪律和战斗力都扔面条锅里去了。
国军就更简单了,执行敢死任务,来个阵前抓阄,然后现大洋箱子一摔,让白花花的银元壮人胆气,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靠钱也确实能买下许多人一时之命。
又比如日本鬼子,许多日军能拼到最后一兵一卒,坚决不投降,平型关打扫战场时,因为日本伤兵的反抗,给八路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塞班岛上,日军士兵们甚至响应高层的命令,开始大范围的自杀,崖壁之上血流遍地,崖壁之下尸横成叠,把许多见到场景的美军都吓得出现了心理疾病。
不得不说日本的“武士道”和多年的军国主义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些大正、昭和兵自小就在进行军国主义教育,以忠君和残酷的军营压迫制度为生活方式,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独有的一套变态体系。
但话说回来,日军也不是个个都那么乐于执行命令,以下犯上可是日军的传统,与其说他们在服从命令,不如说他们在执行自己认为对的事。比如8.15终战后,天皇的广播都放了,可许多日军依然不肯投降。
有些实在混乱、军心不稳或纪律涣散的军队,就得靠执行严酷的战场法律来镇压。比如苏军中有名的“蓝帽子”,斯大林为制止开战以来频繁的大崩溃现象,发布了227号命令,要求一步也不许后退。
于是蓝帽子们对一切后撤的苏军都进行了军法处置,哪怕有些人只是从最前面的散兵坑退往身后十多米的坑。这些人有的被临阵枪毙,有的被打入惩戒营,相当的凄惨。但苏军也因此诞生了一股死战不退,攻势如潮的蛮劲。
法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干得更狠,他们直接组建了后防线的督战队,一水的机关枪督战,敢有撤退者统统突突了事,从而避免了士兵们大规模的夺路而逃,让凡尔登变成了德国人倾尽全力也拿不下的绞肉机。
这一招在朝鲜战场上也被用过,韩国军队经常组织军官搞机枪督战,以阻止前线韩军被志愿军一击即溃,结果事与愿违,溃兵们宁可踩翻了督战队的机枪逃亡,也不肯转身与中国人作战。
可见靠武力督战也未见啥时候都有效,碰上太脓包的军队一样没用。
在军界历来有这种说法:“军令如山倒”,自古以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是如何让士兵做到绝对服从命令的?这是由古到今人类上的战争频繁,每一个时代投军、从军、强制服兵伇的人都深深地了解军人的铁的纪律。尤其是古代战争中处决逃兵或者不服从命令的士兵是硬性手段,往往士兵还未直接面对战场,在残酷的非人训炼中被惩戒而丢掉生命。而当代军队中还注重士兵的生命,平常军训虽严历很少欧打士兵,一旦上战场强调战场纪律上,绝无容忍叛逃退阵而贪生怕死的,一旦发现必须执行纪律当场执行枪毙。所以在战场上,在必要的时候生命是次要,执行战场上的纪律是胜利的保障,没有铁的战场纪律,岂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战场上只有勇敢冲锋向前,置生命而不顾,取得最后的胜利,才是体现军人的天职和勇敢。宁愿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生。其实在特定战场上,你后退半步还死得更快,因为战场上有执行纪律的督战队。
由此可见,对于为保卫自已国家的神圣领土,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既使死在战场,也死而无憾!
战争中,是如何让士兵绝对服从命令的?可以说各个国家、各个军队都有自己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条就是斯大林所说的,古今中外一切有战斗力的军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铁的纪律。我们解放军之所以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日军、蒋军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也要靠严格的战场纪律。但是这种纪律与其他军队的纪律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平时的养成性。入伍就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纪律条令,养成高度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二是人民性。我们的战士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上战场打的是正义之战,打的是保家卫国之战,目的性很明确。所以执行纪律靠的是高度的自觉性。如邱少云火烧到身上纹丝不动,后方炮兵打炮掩护,他打个滚就可以将火扑灭,但他依然一动不动被活活烧死,以保证潜伏的成功,战斗的胜利。三是官兵一致性。毛主席在建军之初三湾改编时就提出官兵平等的原则,不准打骂士兵,实行军事民主。官爱兵,兵拥官,团结一致,这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其他军队的指挥官拿着手枪在后督战:“给我冲”;我们的指挥员则是:“跟我上”,两种不同的形式,两种不同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四是战场纪律的严肃性。毕竟战场不是演习场。如有个别严重违反战场纪律的,那也是不会丝毫客气的,这就叫慈不带兵。艾农原创 2020年10月23日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话不假,不然,纪律涣散,如何指挥?但也有句话叫做:一将无能,累死千兵,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拿破仑说过——一只绵羊领着一群狮子的队伍远不如一只狮子领着一群绵羊的队伍。跟着窝囊蛋打仗真是倒八辈子霉。这种军官打仗不行,训戒士兵是行家。不听他的不行,因为他是上级。听他的会一塌糊塗。他不承认自己方案、指揮的错误,只怪怨士兵执行错误,甚至軍法从事。这样的军官士兵不愿服从,但也只能服从,但要说绝对服从,亦不可能。战场瞬息万变,按照原计划方案太死板教条,会坐失良机,或被动挨打。宜临时调整战术方针。所以亦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说……![灵光一闪]
战争是你死我活的荷枪实弹的拼杀,谁都明白会死人的,世界上各国战场的情况证实,一般都能听从指挥,有些没有实战经验的新战士或贪生怕死者,为什么也没有逃跑或退缩的呢?这是因为战场指挥者手里握有生杀大权,还有严格的部队纪律约束。
一场战争的胜利,要看这场战争是否是正义的,师出有名,在我们国家对士兵的教育都是正面的,首先要求的是服从命令听指挥,要爱党,爱国家,爱人民,知道为谁而战。所以在国家有难时,那里都有解放军的身影,这样的战士是绝对服从命令的。
作为个军人不管在战场上,还是平日的生活训练中都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人就是一支团结的群体,团结一致,并肩作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
相反,一个战斗群体,不团结,不听从命令, 一盘散沙,还能有战斗力吗?
当年我们的军队在毛主席朱总司令的指挥下,纪律先明,团结一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严格的战场纪律,是保证官兵(注意:是一切遂行战斗任务的军官和士兵,不单指士兵)绝对服从命令的关键。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下级服从上级,这是军队《内务条例》对军人提出的基本要求。从一个普通老百姓到合格军人的转变,离不开平时经常性的部队条令条例学习、思想政治工作和作风纪律培养。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是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铁的纪律约束和过硬的作风培养,就不会生成强大的战斗力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令行禁止、雷厉风行,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流血牺牲...这些铁的观念意志形成,都要靠平时逼近实战,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而进行的培养塑造和严格养成。简单说,当兵吃苦受累的过程,就是脱胎换骨、军人气质的重塑过程。
战争中,战场纪律的严格执行,是保证上级作战意图圆满实现的首要条件。说白了对上级的命令,只有无条件坚决果断执行的份,没有讲条件谈客观讨价还价的余地。在战场上,对拒不执行命令者,上级可对属下即刻行使撤职、降级、关禁闭、甚至枪毙(这种情况示情而定,比如临阵脱逃、投敌叛国)等战场纪律赋予的权利,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讲的就是下级必须服从上级这个道理。
话说回来,人民军队讲究团结友爱,官兵一致,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职务上的差异,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平时,讲究依法治军,以情带兵。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并不代表官兵之间感情对立。相反,严师出高徒,严厉显爱心,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官兵之间友谊亲如兄弟,上了战场,同生共死。不用说,执行上级指示、命令,绝对二话不说,钢钢的。
(图片来自网络,向作者致敬)
战争是残酷的,走进战争的硝烟,每一个士兵都明白结果是什么。那为什么这些军人仍然会勇往直前呢?他们真的不惧死亡吗?
我作为一名军人,1984年7月到12月期间,参加了云南麻栗坡老山战区的对越边境战争,我的感受可能会更真实一点。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令行禁止。这是每一个士兵从走进军营那一刻就要受到的教育。军队是国家的暴力工具。军人就是为战争而生。各种听从命令,为国家人民而战的条例条令自始至终融入军队的日常生活,自然每一个士兵都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
但是,有了心理准备并不等于不惧怕战争。我们走进战区的的那一刻,听着公路两边山上的炮声,看着路旁的各种战车,很多人马上变得沉默无语,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有的战友甚至紧张的拉枪机把子弹上了膛。无声的恐惧笼罩了每一个人。
然而,等车辆把我们送到前线附近驻扎下来以后,我们很快就镇静下来,虽然心里还有对未知战争的恐惧,但是已经坦然很多。
“”
战争,不会因为每个人都恐惧而改变,无论怎样,战争就在那里。
在以后的日子,在战争的硝烟里,面对着战争的惨烈,面对着随时随地都会牺牲的危险,面对年轻生命在南疆那片红土地壮烈陨落,我害怕过,但从来没有想到过退缩。
军人的使命就是执行命令,一往无前。前进是死,后退也是死,同样都是死,声誉完全不一样。俗话说伸头一刀,缩头一刀。血气方刚的岁月,谁愿意当乌龟,战死疆场虽不能成为英雄,怎么也是烈士吧!
这就是战士在战场服从命令的原因,因为,他们宁愿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战前动员的政治工作是做得非常到家的。象爱国主义教育,为了祖国的四化建设流尽最后一滴血。当英雄,决不当狗熊。出征前全团召开誓师大会在团长的带领下颂读完巜军人誓词》向祖国和人民宣誓完毕后,我们回到连队指导员又在全连军人大会上宣布《军人战场奖惩条例》:贪生怕死,临阵脱逃,违抗命令,谎报军情,遗弃战友(轻重伤员),故意损坏武器装备,叛国投敌等,有两名官兵作证,违规者就地枪毙。当年我就是亲历的这些经历,所以人人都想当英雄,不怕死,绝对服从命令。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士兵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句口号固然很有感染力,但实际的战斗中,统帅与将军为了让战士做到绝对的服从命令,往往需要下一番功夫。历史上的将军或统帅一般情况下有四种方式来让战士做到服从命令,这一情况一直到毛主席“三湾改编”之后,中国现代化的军队出现,才出现完全不一样的一种方式。
历史上最常见的四种让士兵服从命令的方式分别是:
第一种:战场激励。典型代表:项羽。
巨鹿之战之前,项羽以三万对战20万,为了鼓舞楚军将士的士气,项羽先做了一番激情澎湃的演讲,告诉战士们此战必胜,同时破釜沉舟,以必死之心激发战士的斗志,最终带领战士打败秦军。
第二种:正确指挥。典型代表:韩信。
韩信寸功未立,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当时刘邦手下的将领,如:樊哙、周勃、曹参等人对韩信都不服。然而韩信在一场场战斗中,以其出色的谋划和正确的指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最终让手下的将领都心悦诚服。
第三种:带头冲锋。典型代表:霍去病。
霍去病最初一战,带领800人就深入匈奴腹地,而他的哪些将士之所以敢如此行动,主要是霍去病亲自带队,士兵看到老大都亲自出马了,自然也会服从命令。到后来霍去病即使成为了一方统帅,他也是带队冲锋,深入敌境,他手下的将士也无一例外,都是拼命冲杀。
第四种:督战杀逃。典型代表:金军马浮屠。
金军崛起之后,荡平了辽国,也灭亡了北宋,其优势主要是骑兵。金军的战斗力如此强悍,很重要一个原因是金军在战斗时,它的战队布局首先是骑兵,然后再骑兵后面放置马浮屠,这个马浮屠的作用就是阻止骑兵后退,每当骑兵前进一段,马浮屠就跟进一段。但如此必胜的战斗队形,在面对岳家军时,也是被杀的落荒而逃。
以上四种是古代将军统帅战士冲锋最主要的几种形式,这些方式都极为重要,现在的军事斗争中也时常见到,而毛主席在”三湾改编“之后,又创造了一种新的方式,这种方式让中国建设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
“三湾改编”发生在秋收起义之后,当时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牺牲,部队的状态极差,到达永新县三湾村时部队已经不足千人,而且官多兵少,部队思想混乱,组织纪律性差。
看到此情此景,毛主席决心整编军队,经过一夜的沟通、讨论,毛主席改变军队的想法终于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第二天一大早,毛主席召集部队集合,他在会上向所有战士宣布改变军队会议精神,宣布了组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三项决定。
第一项决定是:整编部队,把原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下辖两个营十个连,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这是对起义部队现状的整合,减少官兵数量,增加战斗力。
第二项决定:党组织建立在连上。毛主席设想的设立党代表制度,党组织建立在连上,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营、团以上有党委。这一项决定就确定 “党指挥枪”的原则,这也成为了我军此后发展壮大的基石。
第三项决定: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的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平等,经济公平,破除旧军雇佣关系。这是毛主席实现“官兵平等”等思想的体现,也是“毛泽东思想”在军队中的初步体现,随着日后的不断完善,被毛主席思想武装过的战士,成为了战无不胜的军队。
毛主席主持的三湾改编,成为了我军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毛主席通过思想武装战士,让战士服从命令,造就了后来钢铁意志的红军,深入敌后的八路军、战无不胜解放军和所向霹雳的志愿军。
鄂公网安备 42068302000331号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联系邮箱:yangtata@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