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图,你觉得能么,
本人从2023年3月做到现在,才500粉,
下图还是我收益最高的一天,
不过我不是全职,
欢迎找我交流,
个人公众号:某不知名程序员相亲的365天
20230810更新
两天赚到了90,算是公众号开流量主后最高的收入吧。
离养活自己还很遥远。
我现在不运营拉粉,粉丝卡在580不动了。
20250212更新
最近DeepSeek火爆,又捡起来了。
没想到这个帖子这么多人评论了。
这是我随便写了几篇的收入。
养活自己?
Are you serous?
我现在只想利用它记录生活,玩玩AI,当个兴趣爱好罢了。
有人能,但是太难了,99.9%的人都倒在了路上,坚持是最难的。
若公众号内容受欢迎,能吸引大量关注和广告合作,或者有一定数量的付费订阅用户,则可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然而,这需要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并积累一定粉丝基础。
我认为写公众号一定要会运营,酒香也怕巷子深。
或者走了狗屎运,获得了一大波流量推荐,积累了足够多的粉丝。
我的账号算不上是什么大号,
每周的阅读量不过四万左右,
关注人数将近两万。
但是这个基数已经足够给你带来非常满意的收益。
关于公众号的算法推荐机制,
我有一个新发现,
每个账号所享有的公共流量池里的推荐比重是相对固定的,
比如我的账号,
不管怎么写,怎么努力,怎么优化,怎么搞标题党,
只要你保持正常的发文水平和频率,
每周的推荐流量都是在两到四万之间。
当然,账号的权重根据账号的各种指标也不同,
一些头部账号本身关注者够多、名气够大,
所以保底阅读量也够多,
所以对应的推荐权重也会更大。
而且这种机制也是经过了一段时间里多次调整之后,
大概在今年九月份左右固定下来,
因为自从去年十月份我的账号进入流量池之后,
基本上是每隔一个季度就会被踢出流量池,
你怎么调整都没有,
大概过了一两个月左右就又会重新回到流量池。
这很可能是公众号改变推荐机制之后的一种测试。
至于公众号能不能做,
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你要进入流量池到底需要多久,
取决于你的用心和态度以及创作水平,
各种所谓的技巧都是浮云,
专注、垂直的内容一定会更受欢迎。
我的账号2016年开通,
在推荐机制没有改革之前,
有些引流方法可能是管用的,
但是自从公众号改变了流量分配机制之后,
当然这种一个月几百块钱算是很少了,
我的主要收入也不是来自于流量主分成,
实际通过转化知识付费产生的收入早就超过了六位数,
通过微信端的二次转化的收入还会更高。
当然,这个到底能赚多少和很多因素有关。
我做的是一个相对比较狭窄的赛道的知识付费,
而如果你的服务和产品能更具象化,
或者适应的人群更广,
那实际收益肯定会比我强很多。
很多像我这种一直坚持认真写的账号都获得了机会。
从2023年九月份的的三千多关注,
到现在的一万八千多的关注,
平均每个月都能过千。
至于这个平台上所带来的直接收益,
远超我的想象。
从收益分配机制上来说,
公众号的流量主收益要远高于其他平台,
而且还不耽误你包括微信小店在内的带货和转化途径。
我倒是挺喜欢这种机制的,
只要你用心写,把内容做好,平台就会给你机会。
即使你加了二维码,都不会影响你的流量。
而且,加上文字阅读的转化效果明显强过短视频,
以及公众号和微信本身的巨大流量以及阅读习惯背后的人群差异,
当然是非常值得花时间去用心对待的。
关于推荐机制
理论上来说,哪怕你的号是零粉丝,都会有推荐。
我有一个小号,现在没做了,只刚起号的时候发了一篇文章,
内容是关注培训机构的体验课设计,
阅读量居然能破千。
给了我一个小小的震撼,
因为我的大号当时也就三四百的阅读,
都快被放弃了,
所以,文章的质量和内容针对性非常重要。
关于具体写作的部分后面再逐步补充。
很多人说所谓的推荐机制,是先从粉丝阅读量开始,
然后参考阅读量多少匹配流量推荐机制,
我觉得应该不是这样,
因为即使我我现在最高阅读的一篇文章有超过六万的阅读,
里面的粉丝阅读量也不到4%,
更有可能的机制是,
你的文章首先会推荐给公域流量做测试,
这一点更像是知乎的规则,
小规模测试之后,
发现阅读量、完读率、转发量都可以,
才会持续的进入下一波更大的流量池。
所以,极限情况下,
即使你的账号一个粉丝都没有,
你也可以借由公众号干你想干的买卖。
注意,重点来了!
如果你发现阅读量和转发量在短时间内,
各项指标都很高,
但是后劲不足。
最大的可能你的内容不符合推荐规则
至于推荐规则是什么,这个非常玄学,
唯一能确定的是如果是旧文新发,
就极大概率不会被推荐,而只会重点推荐给你的粉丝,
所以,才会短时间内看起来很火,却后劲不足。
还有一种情况是,
刚开始不火,
但是经过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沉淀之后,
你的文章又被平台发现了,
可能是出发了某种机制,
比如说一个时间段内的转发和阅读量很高,
同样也会被判定为符合推荐条件。
这个时间可长可短,
我的一些文章在最初的二十四小时里,肯定都不会上千阅读
但是过了几天甚至十几天之后,
发现账号整天阅读和关注暴增,
很有可能是旧文又被推上了热搜。
这种情况,
我们在微信的公众号推荐菜单里会经常看到,
会推荐你一个很多天之前的文章,
所以,如果你对你的文章很有信心
请相信平台一定不会忘记你,
千万不要删帖。
2024年12日26日,未完待续
如果说到推荐,
我现在的频率是每天一更,一周七篇原创。
如果我的创作水平正常的话,
那一周里面大概有1-2篇大推荐,
2-3篇小推荐,剩下的可以视为零推荐。
大推荐就是单篇总阅读量能上万,
小推荐一般都是在两到三千,
零推荐基本上就只有800-1000左右的阅读量,甚至更低。
这个零推荐看起来虽然比较让人难过,
但是可以认为一种保底。
因为在我被踢出流量池的那段时间里,
我的账号当日用阅读只要保持在1000左右,
那相应的转化收益大概会下降30%-50%左右。
也就是说,你要赚更多可能确实需要一点运气,
但是你能保住保底收益真的就是靠能力。
这个保底阅读量也是因人而异,
甚至你进去流量池的账号,对应的保底阅读量可能还不如那些没进入流量池的账号。
所以,这么来看,到底是要取悦关注的粉丝,
还是要吸引那些还没有潜在的关注者,
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就一定要抓好。
我经常就会犯这个错误,
一个标题火了,连续好几天都是上万阅读,上百个新关注。
然后就盯着类似的题目一直写,
放心好了,平台绝对不会杀错一个人,
即使你类似的题目写的再好,你也不会有可持续的流量推荐。
所以在选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多样性。
我写的内容主要是关于经营管理的,
这是一个大的类别,
如果关联到某个具体的行业,
那实际能写的题目就真的很有限。
这也是一个相对比较现实的难点,
所以,选择方向比选择题目更为重要。
当然,从另外一方面来说,
你能扎实的深耕某一个行业的特定人群,
这样的指向性也会很明确,
特别是现在很多人都在搞短视频,
但是实际上文字转化的效果一定是要强于短视频的,
这意味着,
如果你要开始公众号的文字创作,
麻烦你一定要有一个匹配的产品,
一定要记住要有自己的长期可变现的产品。
这样即使你的流量不够稳定,
只要能保持稳定输出,
你都能有保底收益,
这一点对于坚持下去就太重要的。
至于流量主分成,还是随缘的比较好。
2024年12月27日
前面是一些感受,从这里开始分享一些个人的经验,供大家参考。我不是什么大博主,但是我的状况应该更适合于那些没背书、没人脉也没资源的普通人。因为你不可能也不需要成为百万关注的大博主,也不需要动不动就写出一篇10万+的爆款。知乎上面有很多这样的内容,但是你如果真的按照他们所说的方式写,你是一定不可能有10万+,而且一定会在极短的时间里榨干你的热情。
对于绝大多数创作者来说,如何让自己的单篇阅读稳定在1000左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个指标意味着你的写作水平不一定是最好,到一定是相对稳定的。只要能做到稳定,就有了自己的底线,就意味着你有稳定的关注度、有稳定的活跃度、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如果你能做到单篇1000左右的稳定阅读量,也意味着你有更大的可能时不时的写出上万阅读量的文章,甚至更多。
也因此,写出单篇阅读1000的文章可以说是一个红线,经过一段时间,可能是三个月也可能是半年,时间和用心程度、学习能力和持久力有关,如果你能达到这个水平,就意味着你是可以靠公众号吃饭的,如果你确实努力了,却还是做不到,那该放弃就放弃,不要浪费时间,这就是试错成本。
以下20250105更新
很多人想着如何能快速进入流量池,获得推荐。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基本逻辑是任何一个平台在设置机制的时候,都不可能考虑一个入围标准,而是一个排除法则。就是说,你做的对不一定能进流量池,你做的错就一定不会进流量池。基于这个原则,你与其花心思琢磨入池的规则,还不如思考那些红线是不能踩的。
举个例子,这是我前几天发的一篇推文。
正值岁末年初,教培机构的年度规划肯定是个热门话题,事实也证明如此,从发布之后24小时的转发量就可以知道。但是,明明是很收欢迎的话题,而是内容也很实用,为什么阅读量这么低,原因很简单,这是一篇洗稿不够彻底的推文。被平台判定为不符合进入推荐的标准,所以推荐量为0,而非常可惜的是,根据实际的转发量来看,如果多花点心思改写,而不是偷懒去跨年,这一篇文章很可能成为破万的爆款。
并不是说洗稿改写不能接受,而是要看你改写的篇幅和内容。以我的经验来看,改写篇幅不应该和内容重复度均不能低于原文的80%,这等于说你需要重新写一篇文章。因此,所谓改写和洗稿是行不通的,原文只能是作为一种参考材料。
2025年1月15日更新
好了,2024年的公众号数据出来了。
我算是那种冷门且傲娇的写手,极少会蹭热点,更多的就是我的思考。我称之为以战养战,每一个客户之间的互动,会启发我的学习和思考,而这些新的学习和思考会经由更多的客户的反馈,又进一步刺激我的学习和思考。这种良性循环非常重要,很多人只学不做,脱离实践,最后就一定受限于创作素材。
鄂公网安备 42068302000331号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联系邮箱:yangtata@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