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本不叫“苹果”,古人取了个很唯美的名字,被日本人沿用至今

  • 敦煌发布
  • 数码
  • 2023-03-09
  • 30

在我国古代,常见的水果苹果,并不叫“苹果”,而是一个很有唯美感的名字。

后来人们为了叫法更加简化好记,才改成苹果,但学习我们文化多年的日本,却将苹果的古名沿用至今。

现代有些崇洋媚外的人喜欢推崇日本文化,觉得日本的有些东西更加优雅动人,殊不知,这些所谓的优雅动人都是来源于我国古代。那你知道苹果的古名叫什么吗?

苹果的概况

苹果原产欧洲和亚洲中部地区,种植范围广,大多数温带地区都有种植苹果。

我国北方地区好些省的苹果产量很大,仅陕西一个省的苹果产量,就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且占全世界的七分之一,种植面积超过1100万亩。

此外,西南、西北的云、贵、甘、藏四个省,也是苹果产地。苹果是个很好活的农作物,不太挑地方,南北纬只要是30 到50度之间的地带,苹果都能健康生长。

苹果的种植历史由来已久,最开始,我国种植的苹果在新疆西藏一带。那里地广人稀,夜晚寒冷,白天暖和且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苹果生长。但由于人少,苹果树结果之后率先去尝鲜的是鸟儿。

有了这个画面,古人便给苹果起了个贴合意境的名字——林檎。

赐名既体现出了树林中的动物吃果子的情景,又表现出了苹果的美味。根据传统说法,鸟儿啄过的水果肯定甜。

那这么好听的名字,为什么后来要改掉它呢?又是什么时候改成苹果的呢?

苹果的环球之旅

古代时,苹果的口味没有现代好,有些酸涩,个头也不大。

在我国种植一段时间后,苹果沿着丝绸之路传了出去,西方人得到苹果后,在种植技术上进行了一番改良,让苹果的外形和口味都得到了改善。改良后的苹果在外面镀了层金,又传回了中国。

有佛经记载,唐朝时有一种水果叫频婆果。《音胜天王般若经卷第七》里说:

“频婆果,此译云相思也。”

小说《西游记》里,吴承恩也写到,唐僧司徒取经回来后,唐太宗设宴招待他们师徒,其中有样水果就是频婆果。

频婆果的外形,跟苹果完全不同,它似豆荚状,果实在壳里。我国的古汉语中,频婆翻译过来是指相思。

频婆果外表颜色红润,里面果实滋润,于是《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又说:

“唇口丹洁,如频婆果。”

那频婆果与苹果在外形上完全不同,二者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这里的原因也能在佛经里找到答案。

唐朝还有个僧人,法号慧琳,他在他的《一切经音义》里对“唇口丹洁,如频婆果”的解释为:

“丹,赤也。洁,净也。频婆果者,其果似此方林檎,极鲜明赤者。”

随着佛教的大范围传播,这些经文里提到的频婆果,也逐渐被口口相传说成了“频果”。

元朝时,由于成吉思汗家族的好战,疆土不断扩大,来自中亚的水果传入了我国,蒙古人用唐朝佛经的称呼,将这种舶来品叫做“平波”,或“平坡”。

苹果的最终定名

像《元宫词》、《扈从诗后序》等文学著作里,都提到过平波果。到了明朝后期,京城一代出现频果和苹果的说法开始多起来,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叫“苹果”这个称呼。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群芳谱》修撰时,里面正式将这种水果写为“苹果”。

这时的苹果为北方名果,康熙地专程对它的分类做了一番研究。他十分喜欢吃苹果,赏赐下人或大臣的时候,也常用苹果。

就这么演化了多年,“苹果”一词最终定了下来,作为该水果的正式名称。现在,苹果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叫的十分顺口。

其实日本人保留林檎的叫法,不是他们觉得这名称好听,诗情画意,而是他们在唐朝时期最喜欢往中国跑,一呆就是很久,学习各种唐朝文化。

学了林檎的名字回去后,没经过我们这边的多次名称改革,就一直那么叫了下来。

而苹果传出国,在外面溜达了一圈改良后回国,与传统林檎嫁接,种出来的果实质量更好,又大又甜。

晚清时期,西洋有种苹果传入中国,品种更加优良,我国百姓也喜欢上了这种口感的苹果,以前口感较绵的苹果就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苹果一次继续用在新品种的上。

曾经的“频婆果”、“平波”、“林檎”等,也一去不复返了。

来源:上一品头条号

网友评论(998)

来自网友「点儿多多」的评论

日本人一直认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比中国人继承的好

02-02 06:06
来自网友「仁泽沐天」的评论

这才叫林檎

02-02 08:22
来自网友「土门陈伟霆。」的评论

林檎有这种水果啊,小苹果就是林檎

03-28 10:58
来自网友「MXmmx」的评论

陕南也叫林檎

02-01 20:50
来自网友「湘村大老吴」的评论

常见的水果中,最讨厌的就是苹果,再贵的苹果到我嘴都有涩味,吃不惯。

02-01 20:47
来自网友「东府名城古澂神韵」的评论

陕西老家叫林檎,比苹果小,酸涩

03-28 12:01
来自网友「自强不息天空sh」的评论

现在的苹果不好吃,没有原先的黄元帅,青红香蕉苹果好吃。

02-01 20:16
来自网友「海泳898」的评论

古代林檎和苹果根本是两种水果,林檎是中国原产地的“苹果”,这两字传到日本时,现代意义的苹果都还没传入中原,日本人用林檎称呼苹果并不是沿袭传统,只是没另外起名而已。我老家浙江乐清,陈与檎同音,水果摊主们会把林檎写成林陈,林檎也是苹果属植物,外形味道都类似苹果,都是个头很小,只有普通小苹果的一半大,跟海棠差不多大,口感更脆,颜色一般是黄色,透一点点红。林檎一直走向边缘化,也许终有一天会被水果市场淘汰。

02-02 09:11
来自网友「茶叶狐狸」的评论

广东土话一直叫林檎

02-01 19:11
来自网友「lzz211」的评论

林檎(喜)

02-02 00:37
来自网友「率真识途老马」的评论

在日语里苹果写做“林檎”,读作“ リンゴ”,发音就是“林檎”。

02-01 19:36
来自网友「布丁9580585」的评论

知道一个日本人的名字叫椎名林檎,比椎名苹果可好听多了

02-02 06:26
来自网友「极速小猫80」的评论

林檎,七,八十年代可见,果小香气浓,

02-01 20:02
来自网友「特别的我关注特别的事」的评论

说到苹果,我有点感触。在没有富士苹果的时候,我们吃的国光苹果是皮哏肉涩,有了富士苹果,皮薄汁多还甜。但现在到超市买的富士苹果,表面上好看,吃起来太酸,也不知是富士苹果变了种还是苹果树劈了腿,反正不如当初的好吃。现在只有新疆的阿克苏苹果好吃,甜酸适口……

02-02 07:29
来自网友「大漠娇狼」的评论

看看日本早期人物画,照搬中国唐朝!

02-01 21:35
来自网友「明天9562」的评论

现在的“林檎”不再指苹果了,而是指番荔枝,也就是常说的释迦、佛头果。

02-01 22:39
来自网友「红叶嘉年华」的评论

汉唐引进蔬菜水果一班都叫胡,明朝下西洋引进一班都叫番,清朝引进叫洋

04-03 11:29
来自网友「官厅船客」的评论

应该是“柰”:由一个“木”和一个“示”组成,“示”表示祭祀,是祭祀时专用的木柴。是“奈”字和“祡(柴)”的原字。“柰”原指本土产的沙果,后也包括苹果。苹果是引进的。

02-01 20:18
来自网友「蛀米小虫979」的评论

频婆果是萍婆吗?又叫凤眼果,和解说中的描述很像。

02-02 08:13
来自网友「弎炮子」的评论

还好那时候没有崇洋媚外,不然就得叫进口林檎和国产林檎。

02-01 20:15